深思网首页 > 深圳智库 > 

深圳学派建设与城市文化自觉 ——简评《深圳学派建设丛书》

2016-09-08 16:43 来源:深思网
之所以《深圳学派建设丛书》值得读书界留意,一方面,固然与深圳学界的群体意识自觉有关。

最近,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科院与海天出版社联合推出了一套《深圳学派建设丛书》。丛书的第一辑,收入了六本著作。分别是《城市文化论》、《艺术原创与价值转换》、《深圳人口变迁研究》、《审美学现代建构论》、《当代资本运作与全球金融危机》、《碳金融产品与机制创新》。六本书的作者,都是深圳较具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学者。可能这正是编者将之集中起来出版,并命名为《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的重要原因。六部著作,主题各异,所涉研究领域,既有人文学科,也有社会科学。因此,无法在一篇书评中对几本书的主题加以专门评论。书的具体内容,需要专家另做评价。但六本书作为《深圳学派建设丛书》首批书籍出版,倒是值得读书界注意的事情。

之所以《深圳学派建设丛书》值得读书界留意,一方面,固然与深圳学界的群体意识自觉有关。另一方面,当然也与深圳文化领导机关的组织自觉性有关。前者,是一个城市的学术同仁之间,对自己肩负的学术文化使命的自觉。后者,则是城市的领导群体对引导城市发展的文化责任的认领。这对当前中国疾速发展的城市来讲,都是稀缺的东西。当今中国的城市,尤其是大都市,都处在一种盲目扩大城市规模,追求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数量,将城市的物化目标看得无比重要的窘迫状态。如何跳出这种畸形的城市发展思维,超越城市发展的简单物化套路,已经是中国城市健康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局面。

深圳是一座具有改革气质的城市。国家之所以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初衷自然与这座城市承担的、做大物质总量的任务,具有密切关系。深圳在一个很短的时期里,完成了这样的城市建设任务。完成这一任务之后,深圳一时被质疑为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这让深圳的建设者们一段时间感到气馁,自认自己在国内城市体系中确实是一座没多少文化积淀的城市。深圳就此仅仅以“改革”二字为自己的城市定位。

其实,深圳能够担负起为中国改革探路的责任,这本身就是崭新的现代城市文化特质的体现。只不过,这样的城市气质,需要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学者们和领导人去认知、去阐释、去升华,从而以凝练的理论形式沉淀下来,并由此赢得海内外人士的认同。这是需要时间的,更是需要认同周期的。深圳的学界,一直具有锐意进取的精神。经济特区成立30多年来,深圳的学术界出版了代表改革城市精神特征的重量级作品,曾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作为学术界的群体意识来讲,深圳相对缺乏精神的自觉,缺乏集体亮相、引人注目的文化事件,缺乏集中展示深圳学术实力的中介和平台。这次深圳学术界集中出版代表其实力的“深圳学派建设丛书”,可算是建城30余年来学术界精神自觉的体现、学术能力的呈现。首批出版的六本书,就有一本直接讨论城市文化问题,具体的讨论是在一般城市文化的视角展开的,但落到深圳这座城市来看,这本书有着城市文化精神自觉的标志性意义。而关于艺术、审美的两部著作,集中呈现了深圳老一代学者和中生代学者的文艺学研究成果,在一座被人认为是极度务实的城市中,这样的一书审美探究,象征着这座城市的人们对美和艺术的追求一直萦怀于心。有关经济、金融的两本著作,论题直探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值得重视。关于深圳人口变迁的著作,论述了这座城市的人口现状、变迁动因、与经济的互动诸问题,是这座城市积极自我认读的表现。

这六本书还只是深圳学派建设刚刚启程的标志。在专业视角看,可赞可弹。但相信深圳学术界会以此为坚实起点,出版更为引人瞩目的高水平著作。人所共知的是,一座超大型城市,一旦在城市文化发展上有了自觉,它就会相应地聚集起城市的丰厚精神资源,来展示文化发展的厚实成果。这也是《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的编辑组织机构发愿编辑这套丛书的动力。一方面,这套丛书是补缺性的出版工程。诚如深圳领导指出的,“‘深圳学派’的提出,源自深圳学界的文化自觉。……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深圳创造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但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深圳缺少深厚的文化积淀,缺乏大师级文化人才。因此,深圳要建设‘文化强市’,就必须大力培育学术文化,以‘深圳学派’的旗帜来凝聚一流的学术人才,向城市文化的高端进军。”可见,主事者并不认为这几本书一出,“深圳学派”就横空出世了。这是一个起点、一个标志、一个象征。

另一方面,“深圳学派”还是一个需要深圳学界去擦亮的学术品牌。深圳要以“学派”建构,做实城市的文化意义,超越一般性城市,就必须面向中华文明复兴的伟大理想,提升对中国文化转型的理论阐释能力。这不仅需要深圳学术界提供具有地方性特点的著作,而且需要深圳学术界致力求解国家层面、乃至世界层面的重大问题。主事者强调的“全球视野”、“民族立场”、“时代精神”、“深圳表达”正好构成“深圳学派”的四个精神指标。唯有这样,“深圳学派”才能凸显其作为学术研究派别的直观含义,进而凸显其作为现代中国文化流派的深层含义。

《深圳学派建设丛书》,就此承载了远远超过一套丛书的重大文化使命。这当然不是对丛书第一辑的六位作者而言的使命。而是针对整个深圳学术界、文化界而言的群体使命。不过,丛书今后推出的作品,便成为人们辨认“深圳学派”的载体。这就不能不强调,这套丛书的作者、编选者和出版者,绝对不能仅仅把选入丛书作者队伍当作获得一次免费出版著作的机会,而是担负着显示深圳城市文化自觉水平高低的责任。基于这样的写作、出版定位,《深圳学派建设丛书》一定会越做越好,真正呈现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刷新中国文化的喜人面貌。

任剑涛,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

编辑: 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