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要闻

深圳“双创”如何再创佳绩?深圳“双创”研究权威发布与独家分析

2016-10-13 15:02 来源:深思网

2015年下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就把“抓创新抓企业抓人才”确定为“十三五”开局的头号工程进行系统谋划。

昨天,全国“双创”活动周在深圳开幕。

深圳正因为有“主战场”的实力,才赢得了双创盛会“主会场”的荣耀。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积极性,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去年,李克强总理考察深圳时,勉励深圳加快转型升级,先行先试,大胆去闯,大胆去干,继续种好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打造创新发展高地!

深圳不负嘱托,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出台《深圳市促进创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推出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每年投入5亿元设立创客专项资金,吸引全球创客汇集深圳。

那么,深圳“双创”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在全球竞争中再创佳绩?深圳第一份双创研究报告提出了十多条对策建议。

权威发布

构建国际化创新市场的制度环境

深圳仍处在基于政策性开放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阶段,并未从体制机制上走向制度开放所形成的开放型经济形态。深圳双创发展要继续领先全国,就要顺应全球化趋势,在全球范围内探索更加先进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建立与国际创新市场接轨的创新市场制度体系。

要推进创新市场国际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国际劳动力要素市场、资本要素市场和技术要素市场的对接体制机制。加强法治建设,为双创提供基本保障。强化良政发现、保存和发展机制。

提升创新要素的质量与效率

☆促进区域创新资源联动发展

要打造开放、协调的区域创新协同机制。打造深港创新圈2.0版本,推进深港创新体制融合。充分发挥深圳在研发创新、科技服务和高新技术企业上的比较优势,结合莞惠汕河在制造业上的成本优势,整合香港的世界级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投资金、科技中介及国际产业链资源,打造符合国际规则的开放、协调的区域创新资源网。

探索区域人才保障房和区域创新共享体系。探索“2+3+2”(港澳深莞惠汕河)人才保障房供给体系,深圳市政府出资金和配套公共服务支持,“莞惠汕河”四地供给土地,共建人才保障房。

☆增强金融深度更好服务创新创业

双创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夯实双创发展的金融基础,是深圳双创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

深圳应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金融中心。构建创新友好型的金融市场,发展面向中小科技企业的科技金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夯实颠覆式创新基础、实现持续创新。

优化软环境释放创新主体的活力

面对国际化人才紧约束,深圳市面向全球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专业化、开放式、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新路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等一批国际高校启动建设并陆续开始招生。

要深化改革高校选聘制度,打破铁饭碗,不设置终身雇佣制,推广聘用制。设立研究型教师岗位,并为其提供上升通道。

建立科学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打造国际化科研大学。推行开放式校外合作,支持学校教师和学生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完成企业资助的科研活动,并获得独立的学术成果和专利等。

促进文化流动,增强文化支撑

锻造双创所需的创客精神、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培育创客精神和工匠精神。全社会形成鼓励发挥人文情怀以及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支持由兴趣和爱好推动的创客精神培育,以及踏实、认真、坚持一个领域持续创新的工匠精神培育。根据企业家需求设立MBA等管理课程,开设满足企业家运营的课程,不断为企业家能力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增强企业家发现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塑造团队文化的能力、不断挑战边界的精神、资源整合和集成的能力等等。

以文化的多样性培育创新创意阶层。鼓励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形成文化经济创新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创新实验室体系

着力构建“国际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大学实验室——企业实验室”的实验室体系。形成“基础研究——技术研究——技术验证——商业化应用”的创新研发链条体系。依托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大学城校区“三大平台”,创新体制机制,发展多元新型研究机构,为实验室提供创新载体。

☆保持科技创新创业的制造业基础

要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圳具有率先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优势和条件。依托新兴研究机构,构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以坚实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能力承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将双创发展引向提升社会福祉

☆加快促进创客和中小企业发展

为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要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出台一系列针对提升制造业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法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扶持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法律。制定中小企业发展计划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在政府采购中规定一定份额必须给予中小企业,增加对其的支持。

☆打造人才国际化试点城市

2015年下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就把“抓创新抓企业抓人才”确定为“十三五”开局的头号工程进行系统谋划。深圳可打造人才国际化试点城市。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在全国率先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知识型、技能型外籍人才引进机制和技术移民制度体系,解决国际视野的技术人才和知识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支撑双创蓬勃发展。

独家分析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教授:

深圳需要更优的制度与环境创新,并形成城市科学技术和经济持续发展重要的支撑能力。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与组织创新推进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充足规范的风险投资有序推动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而创新的文化环境则能不断推进创新企业和创新企业家的逐步成长。

深圳市实维经济咨询有限公司开放创新研究所所长魏建漳:

深圳双创应向可持续、内生型、开放型和以人为本的方向深入推进。经济增长从来就是人的能力自由拓展后的自然结果。如果深圳能够让每个人在这里实现平等地自由选择、实践梦想、获得满足、赢得尊重,那么,深圳将成为创新创业者梦想的“创天堂”。

记者感语

“领跑,我不怕跌倒,生命在激情燃烧,梦想和希望在前,泪水伴着自豪,来吧,我们一起创造,写下生命的荣耀……”

连日来,全国双创周主题歌《创响中国》在鹏城唱响,充满激情活力的歌词伴随着欢快旋律喷涌而出,让人热血沸腾。

词作者之一徐阡寒说,“这首歌写的是中国创业者的群像。很多奇迹的创造者、创新创业的‘领跑者’都在深圳。”

我们相信,面向未来,深圳在鼓励创新、包容失败、赞赏奋斗、崇尚精神中,让人们在这里有尊严地工作生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保持领跑态势、踏歌前行,以创新赢得更为炫丽美好的未来!

编辑: 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