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深圳智库 > 

国际博物馆的《深圳宣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综述

2016-12-07 21:09 来源:深思网
201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论坛重申了《2015年建议书》的内涵,发布了《深圳宣言》,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在国际层面、国家层面、深圳层面分别提供了一些指导性建议。深圳的文博事业得到了诸多关注。一是用心打造,拓宽博物馆的内涵;二是进一步加强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力度;三是充分将科技创新带入博物馆建设。

作为落实2015年通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与加强博物馆与收藏及其多样性和社会作用的建议书》(以下简称《2015年建议书》)的具体举措,2016年11月10-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开幕式宣读贺信并发表主旨演讲。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出席论坛开幕式。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国家文物局长刘玉珠,深圳市市长许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文化助理总干事班德林分别致辞。国际博物馆协会等国际组织重要官员,世界多国文化部长,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及中国各地的博物馆负责人、专家,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围绕探讨发挥博物馆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与跨文化对话的作用,分为四场主题:新兴博物馆的创新形态和挑战,战乱与和平时期的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的责任以及从业人员的道德与技术标准,博物馆、收藏品及文化资产方面的公共政策发展。论坛为期三天,全球博物馆专家围绕四大会议主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分享经验,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提出宝贵意见。以此为基础,在论坛闭幕式上正式发布了《关于博物馆和藏品的深圳宣言》(以下简称《深圳宣言》)。

一、论坛形成的重要成果

通过本次论坛,博物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强调,全球博物馆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达成了共识。同时,以本次论坛为基础,成功搭建起一个国际性的博物馆交流平台,为进一步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博物馆之间的对话合作,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对深圳的文博事业的进一步提升发展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政府对博物馆发展更加重视

本次论坛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博物馆事业和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将博物馆事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历来重视文物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多次考察调研并做出批示。此次论坛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博物馆的功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习近平还强调,希望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们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让世界各国博物馆的丰富馆藏都活起来,为共同保护文化多样性、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中国、巴西、埃及、泰国、叙利亚、马里等多国政府文化部门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并作发言,这体现了在政府层面对博物馆发展的日益重视,对于推动《2015年建议书》的落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发表《深圳宣言》

本次论坛将来自全球主要博物馆及相关部门、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成功凝聚成为共识,发布了《深圳宣言》。面对博物馆事业遇到的全新挑战和机遇,各国将有望携手应对,让文物和文化遗产能够得到进一步保护,博物馆的公共职能得到更大力度的发挥。

《深圳宣言》从四个角度:博物馆及其藏品和运营模式的多样化,在战争与冲突时代博物馆在保护遗产方面的作用,博物馆的责任——关于博物馆、专业人士以及社区参与的道德标准、职业标准和技术标”,开展更广泛的国内和国际合作,提纲挈领地对全球博物馆从业者及相关政府部门、组织和个人发出号召。宣言细分为24条,对于解决全球博物馆事业当下遇到的重要问题,如博物馆的社会角色调整、文物保护危机、社会教育分歧、道德标准及法律缺失等,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建议和思路。《深圳宣言》在多个角度均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提出应“抓住一切机会开展合作项目,以便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与传播”。

《深圳宣言》的内容与此次高级别论坛的讨论主题相契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班德林介绍,“我们将每位专家的独到见解和讨论的成果都归纳总结到了《深圳宣言》中。同时,《深圳宣言》也强调了国际博物馆协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祝愿《深圳宣言》开启全球博物馆共同发展的全新篇章”。国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闭幕式上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以及《深圳宣言》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三)建立中外博物馆合作交流平台

本次论坛将全世界博物馆人的目光聚焦到中国,为中国悠久灿烂的文明以及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打开了一个通向世界的大门,建立起国内外博物馆沟通、合作的平台。

论坛上,国内外博物馆负责人和专家不仅在会议中展开研讨、分享经验,还把握机会深入沟通交流,为推进未来的深入合作“铺路搭桥”。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莫斯科城博物馆、巴西圣保罗全球当代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重要博物馆的负责人均明确提到了增强各国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的必要性。深圳市市长许勤在讲话中也表示,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博物馆的沟通交流,“着力在场馆运营、藏品展示、学术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深圳博物馆借助本次论坛,与30多家国外知名博物馆及文化机构进行了洽谈,并与巴西未来博物馆签署了合作协议。越南妇女博物馆等多家外国博物馆也对与深圳博物馆的合作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是深圳博物馆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迈出的新的重要一步。

二、论坛为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提供思路与实践

(一)国际层面

本次论坛重申了《2015年建议书》的内涵,发布了《深圳宣言》,对国际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议,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以人为本,提升文化普惠程度。通过博物馆,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灵魂、一个地区的文化力量和人文精神。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博物馆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在人们的心目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博物馆事业在本质上就是面向广大民众的事业。

从2010年起,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分别为“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博物馆与记忆”、“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博物馆与文化景观”。从中也可以看出世界博物馆发展的鲜明时代特点,即是在当下社会极速变革中,对人类社会问题的普遍关注。

本届论坛四场共八个研讨主题中,有五个主题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新兴博物馆:创意的途径”、“国家博物馆的复兴”、“和平年代、冲突或自然灾害情况下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博物馆的道德标准”、“深入社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发言中表示,“博物馆不仅从最初的收藏保护发展为开放展示,而且逐步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建立起更加融入社会的发展理念”。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指出,“守正”和“开新”是博物馆两种重要的价值理念,“博物馆不是与世隔绝的,馆里所有工作人员都是积极入世、有着现实关怀的人”。

二是进一步增强各国博物馆人才和业务交流,共同发展。此次论坛的主要目之一是促进世界各国的博物馆间加强合作,加强博物馆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扮演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能力建设。八个研讨主题中,“文化财产非法交易:记录、登记和鉴定的重要性”、“面向更为广阔的国家和国际间博物馆合作”突出强调了在新时代下打破国家和地区界限,广泛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对于各国各地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性。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名誉馆长艾米丽·拉弗蒂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希望国际文化交流对博物馆发挥文化传承作用起到积极作用。英国大英博物馆古埃及和苏丹部主任尼尔·斯宾塞建议中国博物馆加强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联系,从而更有建设性地发挥博物馆职能。单霁翔也认为,在全球化的时代,增加国内外博物馆界从业人员之间交流的频率,提升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共享资源、观点和战略,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论坛在中国深圳举办,也意味着中国主动向世界发出声音,推动全球博物馆行业有目标地前行。刘延东副总理在论坛上提出了四点倡议:各国政府应为博物馆有效保存、研究、教育和传播文化遗产提供有力支持;各国政府应鼓励博物馆进一步提升开放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社会作用;各国政府应鼓励博物馆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在博物馆的转化利用;加强政府间合作,健全促进陈列展览、文物保护、人员培训等合作保障机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博物馆向以人为本方向发展、增强国际交流合作给予的重要鼓励和支持。

(二)国家层面

当前,我国是世界上博物馆事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博物馆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建设热潮持续高涨,数量和质量都迅速提高。截至2015年,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4692座,每年新成立博物馆200家左右。近年来,我国在建立博物馆惠民政策、实施免费开放、推进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支持不同类型博物馆百花齐放、推动博物馆全球对话合作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已形成门类众多、特色化专业化博物馆成为发展主流、覆盖全国大中小城市并逐步向农村拓展、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兼顾的蓬勃发展态势。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指出,过去几年,中国是全球博物馆发展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博物馆已经是促进城市发展、社会包容和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平台,这个对于世界来说都是鼓舞人心的进展”。但我国博物馆也存在着国际化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研究水准有待提升和“千馆一面”等问题。

结合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刘延东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的博物馆发展计划,我国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将进一步完善,藏品资源更加丰富,服务功能更加彰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得到增强。到2020年,我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将从目前29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发展到25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要实现这个目标,具体举措体现在四个方面:加强法律保障,完善博物馆事业顶层设计;优化布局,形成类型齐全、多元多样的博物馆体系;提高保护利用水平,营造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文化;坚持为民惠民,推进博物馆公共服务均等化。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指出,创新运用新技术,加大文化产品开发力度,提供差异化优质有偿服务,有利于博物馆文化更深入、更广泛、更持久的传播,同时又增强了博物馆自我造血功能,减少了对财政单一补贴机制的依赖,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论坛期间,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国内12个主要文博单位和文化组织的14位馆长、专家发表了主题演讲,分享管理经验和建议。未来的中国博物馆,需要在深化国际交流,推动个性化发展,增强公众互动,积极利用新科技,提升研究水平,拓展博物馆内涵等方面进行重点发展,并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在满足我国人民文化需求、建设文化强国、展示文化自信方面承担更大的历史使命。

(三)深圳层面

本次高级别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汇集全球主要国家博物馆负责人和专家,并得到中国国家及省、市层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近年来一次难得的、顶级的文化盛事。

论坛具有高度的国际性、专业性、共识性,成功发布了《深圳宣言》,有助于深圳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国际地位提升,有助于深圳建成具有强大竞争力、有文化、有品位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表示:“深圳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不断提升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既有‘中国味’、又有‘世界范’、凸显‘特区魂’的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勇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实践者和示范市。”

如今,深圳的文博事业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国有博物馆保持健康发展,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考虑到深圳市的古代文物藏品资源相对有限,为了把深圳的博物馆建设成有品位、有质量,兼具观众吸引力和业界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地标,我们需要汲取先进经验,敞开思路,抓住新时代的博物馆发展方向。

一是用心打造,拓宽博物馆的内涵。要扬长避短,在做好传统的历史文物收藏、研究、展示等工作的同时,重点向公众所关心的社会发展和当代重大问题等方面展开,包括城市和区域发展、社会现象、社会和环境问题、自然科学、民俗文化等。这样,博物馆能够实现数量与质量共同提升,也能摆脱“千馆一面”的问题,凸显深圳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和充满生机的文化活力。

二是进一步加强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力度。以馆藏为基础,充分挖掘其价值,将馆藏资源“活化”;以人才为动力,成立研究团队,建立学术支撑体系。博物馆通过联合学校和专业研究机构,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可以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这样,深圳的博物馆影响力将不只局限在文博界,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对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知识体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是充分将科技创新融入博物馆建设。创新是未来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障。作为“创新之都”的深圳年轻而富有活力,科学技术和创新水平较高,深圳的博物馆可以便利地选用科技前沿的技术和创意,打造精彩纷呈赏心悦目的参观条件,为观众提供更新颖更便利的体验方式。德国帕加马博物馆古西亚地区分馆馆长马库斯·希尔格特就表示“深圳这座城市很开放,相信能引领数字化转型层面的国际潮流”。

以深圳博物馆为例,该馆正处于前所未遇的发展期。未来几年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快速推进场馆建设,包括改造古代艺术馆和叶挺东江抗日游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新建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博物馆、咸头岭遗址公园和博物馆。未来,深圳博物馆将突破传统的历史文物博物馆的拘束,建成集历史、民俗、自然、古代艺术、当代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于一身,体系更加完备,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总分馆制博物馆群。深圳博物馆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将充分体现开放交流、注重公众参与的特色。在环境勘查、场馆设计、展览策划等方面,征询业界专家的意见,充分考虑观众的需求,力求做到“以人为本”。在专业建设规划中,注重科研需求,如大力推动动物标本、文物保护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场馆建设规划充足的科研用房,满足高标准的科研需求;运用新兴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各个分馆的智慧化博物馆水平。

深圳的博物馆正处在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一幅波澜壮阔的文博画卷正徐徐展开。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从本次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中博采众长,并努力付诸实践,相信深圳“博物馆之城”的轮廓必将更加清晰。(作者简介: 叶杨,深圳博物馆馆长。)

编辑: 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