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论见 > 第四期 > 

有趣的诗词大会,有效的文化传承

2017-02-27 11:17 来源:齐鲁晚报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昭示我们,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而且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随着总冠军武亦姝的横空出世,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一片赞美声中欢然落幕。这档吟诗诵词的热播综艺节目,不仅为亿万观众平添了不少的节日乐趣,也在文化传承方面留给人们不小的思考与想象的空间。

作为一档有意义且有意思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在情理之中。这种热播不仅是第一季热播的一次强化版的延续,而且,类似的热播也早已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同类节目上有所表现。这些年来,不仅影视节目粗鄙化、低俗化现象严重,在传统文化普及与转化方面,也明显呈现出某种“供给侧改革”的紧迫性。

随着国力的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日俱增,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与需求呈“井喷”之势。但是,正如已有论者指出的那样,在传统文化服务的“供给侧”功利化、庸俗化、简单化问题严重。在有些人那里,传统文化推广沦为一门急功近利的生意;在有些人那里,传统文化资源蜕变为一堆用来肆意解构与戏说的笑料;在有些人那里,传统文化的习得被“简化”为不加辨别不讲方式的死记硬背;在有些人那里,传统文化的传承被演绎成下跪作揖穿汉服唐装的行为艺术……在如此背景之下,《中国诗词大会》将节目的文化性与趣味性有机融合为一体,以现代形式精彩而鲜活地呈现传统文化,同时满足了观众多个方面的期待与诉求。当这种清新典雅的综艺节目闪现荧屏时,耳目为之一新的观众怎能不为之驻足,为之点赞?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昭示我们,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而且完全可以大有作为。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原来不少热爱古诗词的观众,从武亦姝们的精彩表现上得到了激励,感受着古诗词带来的乐趣与意境,向着传统文化的深处进发;那些原来对古诗词和传统文化不那么感兴趣的人,也从诗词大会上窥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开始捧起书来吟诗诵词,认认真真地了解研习传统文化。这是多少传统文化推广者殚精竭虑梦寐以求的情景!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也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就能在传统文化推广上收到理想的效果;也只有激发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统文化才能更多地被激活——融入现代人真实的生活场景,并在其中创造性地实现自己的传承。

试想一下,当我们的大人们能越来越多像邢台大嫂白茹云那样喜爱用古诗词诠释人生,当我们的孩子能越来越多地像“才女”武亦姝那样随时随地怀揣着苏轼诗词的时候,传统文化的传承还算什么大问题吗?

编辑: 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