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论见 > 第五期 > 

再提恢复“留级”并没多少意义

2017-03-31 17:14 来源:中国青年网
之所以重提“留级”,据说是因为如今的小学教育高速度、高强度,不少学生跟不上节奏被甩在后面。

原标题:再提恢复“留级”并没多少意义

再提恢复“留级”并没多少意义

近日,长期从事幼小衔接教育和儿童成长发育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钱志亮在接受采访时建议恢复小学留级制度。在他看来,今天的学校教学是一个高速度、高效能的运转过程,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可能需要终身拼命地追赶。他们并不是学不会,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他希望通过“留级制度”给这些孩子一年的缓冲时间。(中国青年报)

“建议恢复留级制度”,其实只是钱教授关于幼小衔接、小学教育一系列论述的一部分,但很显然这却是最受人关注的部分。对于所谓“留级”一说,相信许多过来人都不陌生,只不过时过境迁,由于相关政策规则的限制,其后来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如今,相关专业人士旧话重提,并给出了一系列极有说服力的论证,这便不由得公众不据此重新思考。

之所以重提“留级”,据说是因为如今的小学教育高速度、高强度,不少学生跟不上节奏被甩在后面。与其如此,为何不尝试恢复留级制度,给孩子们一年缓冲时间呢?这一说法,显然都有其道理:现阶段小学教育压力过大,早就是公认的事实。除了繁重的课业,许多小学生还不得不被迫参加各种补习班、培训班。种种因素交织作用下,不少小学生身心俱疲、深感不适,并不令人意外。

不得不说,现如今的小学教育模式,乃是单向度的、缺乏层次和弹性的。其多数时候只是朝着一个确定的目标不断加压、不断催促,却没有辅之以必要的减压和缓冲机制。而倘若能恢复“留级”,无异于给了学生一个自我调整、重新出发的机会。藉此,也有望让这些曾经的“掉队学生”,能够摆脱掉那种苦苦挣扎的状态与“失败者”的角色归类。

只不过,理想状态与实际情况从来是两回事情。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所谓“留级”势必还是不会恢复。之所以如此,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其一,在教育资源整体紧张的大背景下,“留级”会被视为某些学生重复占用公共教育资源,这显然已构成一种“不公平竞争”;再者说,“留级”本身所伴随的负面暗示与消极评价,也决定了家长和学生们会对之产生与生俱来的排斥。

尽管从逻辑角度论证,“留级”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其注定不容易成为全社会普遍接受的“选项”。功用化教育所主导的标准化流程,自根本上压制了因材施教精细化教育的可能性。于是,所有人都被裹挟着向前,不堪其累。而在未来,随着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以及教育价值论的多元化,我们或许终究会对“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有更为透彻的理解。

编辑: 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