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飞踹女童”背后家教的缺失
“一个4岁孩子,即使她大喊大叫不对,吵到了她,也不能用脚踹孩子啊。”说起12日晚,发生在奥林匹克附近一家商场内的一幕时,市民宋女士情绪就无法平静。据了解,踢踹女童的女子是大连市一所高校的学生,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5月16日《大连晚报》)
不管事件如何反转,看完整个视频,有两点是明确的。一是女大学生确实踢了儿童或者儿童躲着地方的座椅。当然,确实如很多人所言,就算4岁女童有错,大学生不能直接去踹。二是女童的母亲,不仅与女大学生扭打在一起,还打了拉架的饭店服务员。这意味着双方都只剩下拳头,完全不讲道理。但至于整个事件的孰是孰非,谁对谁错,前因后果,以及双方各自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交由警方去处理,笔者不能仅仅根据视频下结论。
事实上冷静看待这起“女大学生飞踹女童”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充分暴露了当下中国人严重的家教缺失,现在很多父母不再或者很少对孩子进行道德、礼节的教育,甚至有不少年轻的父母本身就缺少道德、礼节教育,让人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我行我素性格,只剩下戾气,没有了谦让、平和。
在饭店等公共场所,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不能影响到其他人,这是最基本的公共文明常识。但在当下,有不少人觉得,玩、打闹是孩子的天性,应当照顾孩子的这种天性。而且,广大父母普遍有一个认识,那就是孩子太小不懂事,大人不能跟孩子一般见识,大人乃至全世界都该给孩子让路。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不少父母往往对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打闹行为视而不见,只要不危及孩子的人身安全,不但不制止,反而任由孩子打闹,完全无视他人的存在和别人的不满。相反,即便是自己孩子不当行为影响到了别人,被别人教育、教训,一些家长立即像疯子一样进行反击、报复,把这当成是保护孩子、爱孩子的方式和表现,这是很多人理解这位母亲殴打女大学生、饭店服务员的原因所在。
同样,由于家教的缺失,一旦别人的行为稍微影响到了自己,一些人不是心平气和的提醒对方,而是直接诉诸于暴力,用自己的拳头去教育、教训别人。有些人理解或支持“女大学生飞踹女童”,无非就是4岁女童的父母没有教育好,那就帮她教育。
因此,“女大学生飞踹女童”警示我们除了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治意识之外,还需要强化道德、礼节和公德心的教育,让每一个人从小都有家教、有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