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观潮 > 

让戏曲进校园 必须解决“三大问题”

2017-08-11 14:23 来源:东方网
报载,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戏曲传承发展,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日前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

 

 

报载,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戏曲传承发展,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日前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2017年,在试点基础上,有条件的省区市大中小学以及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争取实现所有学生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见8月9日的《人民日报》)

戏曲进校园,是传播传统文化艺术的好开端,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之举,是唤起公民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与保护的有效之策。但鉴于戏曲进校园除了免费观看,还包括加强戏曲社团建设,支持学校建立多种类型的戏曲举小组、学校戏曲社团、戏曲工作坊和戏曲传承基地等,这决定了要达到戏曲进校园的目的,至少要突破观念、师资、经费等“三大问题”。

首先是观念问题。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活动的灵魂,观念一变天地宽。戏曲进校园,家长有“三怕”。一怕牛不喝水强按头。老师担心有的学生对戏曲不感兴趣,不愿意参加戏曲社团,不愿意为推广戏曲而忙碌。二怕增加学生负担。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们在“擂分数”,忙得忙不过来,哪里有时间参加参加戏曲社团,学校若动员再动员,可能会增加学生们的负担。三怕误导学生。在文化艺术多元化、文化生活方式多选择的今天,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喜欢学直观性强和快节奏的艺术作品,喜欢流行时尚元素。在此语境下,强行要求学生学地方性戏曲如昆剧,可能会误导学生,认为只学昆剧,其他的戏曲如京剧、越剧等就不用学了,不利于整体民族艺术的传承。为解决观念认识问题,从长远来看,国家应该把戏曲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中,作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来进行教学。从近期来看,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戏曲的新认识,使他们的审美品味、艺术修养得到升华,真正让戏曲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们的心灵,把传统的民族艺术“国粹”传承下去,弘扬光大。

其次是师资问题。戏曲进校园,谁来教?目前的中小学都没有戏曲老师,现有的音乐老师中大部分都是非戏曲专业,知道的戏曲知识和会唱曲目的老师并不多,充其量只囿于平常的会哼几句,根本没有资格担任戏曲教学的重任。何况,学习戏曲时,唱法复杂,唱法技术层面要求比较高,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学会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对老师进行短期培训后就让老师“上岗”,难免有“赶鸭子上架”之嫌,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要解决师资问题,除了长期培训以外,当务之急,就是聘请社会上的戏曲专业人员或爱好者(票友),当过渡兼职老师,采取学帮教的方式,既教学,又培养新的戏曲老师。

第三是经费问题。戏曲进校园,既需要师资,也需要必要的教学器材,如道具、服装等;同时,还需要走出去,展示戏曲社团的魅力。等等这些,都需要经费支出保障。而现在学校的教学经费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对一地安排好了的,戏曲教学经费从何处来?比如,聘请专业戏曲老师和票友支持,都需要经费支出。何况,请戏曲专业人士到校举办讲座或组织学校会演等,也需要大笔经费支出,怎么办?靠学校自行解决,是不可能的。为此,必须在政策上进行倾斜,各地要加大财政投稿,确保戏曲进校园后的经费保障。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戏曲教学专项经费支出,从财政预算上让戏曲教学经费有保障。

 

编辑: 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