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论见 > 第十二期 > 

实习掏钱助长金钱万能观

2017-11-03 09:13 来源:广西新闻网
明码标价的实习机会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一些外资投行的实习机会高达5万多元,对于不少毕业生来说,显然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

据报道,又到了大四毕业生奔走寻求寒假实习的时间。一纸盖章的实习证明,被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的加分利器,而国内各行业知名企业的实习机会,更是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不过,近日记者多方调查发现,由于毕业生实习计划和企业招聘实习生之间信息的不确定性,有中介机构将实习机会明码标价,甚至表示“可内推,保证有offer(录用机会)”,费用在一万元左右。

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看重学生的实习经历无可厚非。因为实习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名企实习经历确实可以让学生简历加不少分。但是,名企实习机会被中介明码标价,学生要付费才能获得实习机会,这就偏离正常轨道了。

明码标价的实习机会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一些外资投行的实习机会高达5万多元,对于不少毕业生来说,显然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而花费大量金钱才能获得这样的“机会”,势必在很大程度上消减“竞争”的充分性和公平性,助长“金钱万能”的不良社会风气。长此以往,倘若金钱成了学生进入职场的“敲门砖”,机会先给舍得花钱的人,还有多少学生会在校园里踏踏实实学习?

对于企业而言,“内推”是希望通过企业内部员工的推荐,减少招聘程序,快捷招揽到优秀人才,而明码标价的“内推”显然已经让这种招聘方式变味了。实习的门槛如此之高,那么企业招聘到的或许只是“给得起钱的毕业生”,不是优秀的人才。这么一来,最终赚得盆满钵满的是中介,受损的却是企业利益。因此,让“实习”回归正常,既是对优秀人才的尊重,也是对企业利益的维护。

实习生不应过分迷信“付费内推”,更不能把它当成求职的便捷路径。名企实习招聘渠道并非只有通过中介才可获取,通过校内推荐、校园招聘会或大型招聘网站这些正规渠道,同样可以走通这条路。而且,学生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从而满足企业的要求,不能把希望寄托于“掏钱实习”。

编辑: 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