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观潮 > 

利用朋友圈曝光老赖是不错的创意

2017-11-13 16:55 来源:南方网
11月9日,三门峡市陕州区法院利用微信朋友圈可以投放广告的功能,将首批19名拒执“老赖”的信息推送到三门峡市辖区十万名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内,这是一项有针对性的“精准曝光”计划。

微信朋友圈曝光“老赖”的广告

11月9日,三门峡市陕州区法院利用微信朋友圈可以投放广告的功能,将首批19名拒执“老赖”的信息推送到三门峡市辖区十万名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内,这是一项有针对性的“精准曝光”计划。记者从该法院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这是三门峡市法院系统首家采用此种方式曝光“老赖”。在此之前,该法院还曾实行定制“老赖”彩铃、执行悬赏保险等多项举措,试图挤压“老赖”的信用生存空间。(11月12日法制晚报)

近年来,由于一些人诚信意识极度缺失,赖账不还,在法院裁判生效后仍然挖空心思逃避义务,让权利人的损失得不到及时弥补。而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失信老赖受不到惩戒,无形中又会形成耍赖可以获利的思想,助长背信弃义的不良社会风气。为此,各地法院一直不断探索各种执行和惩戒措施以挤压老赖活动空间。利用朋友圈推送老赖信息,无疑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老赖进行精准曝光的创新举措,值得肯定和推广。

之所以现在的失信老赖越来越多,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交往及交易增多,纠纷随之而来。二是人们的出行和流动成本更低,逃避责任的机会更多。一旦某个失信者脱离原来的工作生活圈子到其他地方,其基本上感受不到来自熟人社会的道德压力。当地法院传统的执行措施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导致这些失信老赖长期逍遥法外。如某人被法院判定为失信老赖后,其可能远走高飞,到外地另谋出路,当地法院既找不到人和财产,贴公告、在当地报纸上曝光也未必能有效推广老赖信息。

 这显然不利于依法治国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知道,法律的权威通过裁判及执行得以实现,恶意规避执行是最大的不诚信。如果欠账可以不还且受不到任何惩戒,老赖就会越来越多,人们的交往和交易成本将大幅攀升。为制裁老赖,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除赋予法院拘留权和罚款权外,还授权其可以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公布老赖相关信息。

那么,既然可以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流动电子屏幕等公布老赖信息,也完全可以通过朋友圈曝光老赖。其一,朋友圈是互联网的特殊形式,法院完全有权借助该载体发布老赖信息。其二,在很多人成为手机控,刷朋友圈成为习惯的背景下,这显然能够增加曝光效果,让老赖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其三,当大多数都知道某人是老赖后,相当于构建了“准熟人社会”,有助于人们准确了解交往、交易对象的信用及守法状况,以便评估交易风险,避免损失。

可以说,传统手段已不能有效制裁精于算计、投机取巧的老赖。必须根据科技发展及时代进步适时采取更先进、覆盖面更广的手段,让老赖无处遁形。如有地方利用新闻客户端将老赖信息推送到其经常生活居住地,还有地方为老赖定制失信彩铃,向拨打其电话者披露失信信息。这些举措并不违反“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因为曝光老赖既是法院职权也是其义务,而且曝光本身就蕴含着对老赖隐私权、名誉权的限制和“伤害”。只要不过度侵犯老赖的其他基本权利,对曝光措施进行创新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简而言之,构建法治社会和信用社会,必须尽最大限度压缩老赖的“赖账空间”,最大限度曝光老赖信息。这样才能让老赖处于一个人人都知道其是老赖,让人们知道其交易对象信用状况的“准熟人社会”中,弥补陌生人社会中道德和舆论压力不足的缺陷。即无论是利用朋友圈曝光也好,定制失信彩铃也好,凡是能够限制老赖权利,曝光老赖信息的措施都值得推广。以此形成打击、惩戒老赖的合力,进而构建人人诚实守信、敬畏规则的现代社会。(史洪举)

编辑: 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