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广东文化体系创新需处理好四个关系

2017-11-30 10:12 来源:深圳特区报
要发挥文化体系建构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聚合功能,对广东传统文化和历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和广东人文精神。

推进广东文化体系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具有全局性的四个关系,目的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把握客观规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省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进广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要发挥文化体系建构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聚合功能,对广东传统文化和历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和广东人文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广东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不仅在主要经济指标上一直领跑全国,同时有着充分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在建设“文化强省”上持续发力,已经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做出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如何构建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相匹配的文化体系,继续发挥广东在文化创新上的引擎作用,不仅关系到未来广东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更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顺利实现。尤其是在推进广东文化体系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具有全局性的四个关系,目的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把握客观规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省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进广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一、处理好传统转化与继承创新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东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受海洋文化浸染的一个重要地方,文化构成呈现出丰富多样性,其中既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中原南迁形成的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独具特色的广府文化,也有深具时代印记的华侨文化、移民文化等,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不同形态。因此,如何更好地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资源,是未来广东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不仅要充分挖掘各类传统文化之精髓,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创意转化力度,同时要发挥岭南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深挖区域资源,增强文化原创,提升品牌亮点,增强广东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与此同时,广东地处开放创新转型的新高地和处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跃升期,创新、创业、创造优势明显。广东当前应抓住机会继续提升文化生产力、文化产品供给力的新空间,强化数字化技术创新的引擎作用,促进数字化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深度融合,面向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业态。要发挥文化体系建构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聚合功能,对广东传统文化和历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和广东人文精神。

二、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密,本土文化也必将与多元世界文化产生激烈的碰撞。广东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重要的“桥头堡”,要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对外资源优势,不仅要做好本土文化的传承创新,也要积极推动岭南文化走向世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进广东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要更加客观理性地对待自己的本土文化,努力发扬本土文化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也要有学习其他文化的胸襟,广泛吸收、借鉴外来先进文化和国际文化建设经验,开展有效的文化交流。此外,广东要继续提升文化“走出去”的能力,坚定文化自信,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不断增强广东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广东特色、体现岭南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广东应提高国际化战略和视野,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国际文化贸易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化,利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型文化业态,借助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力量,推动文化走出去,将广东文化融入世界大格局的文化竞争当中,使之成为中国和世界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三、处理好精神食粮与双重效益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一直以来,文化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广东作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领头羊”,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上升到5.26%,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但是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长远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来看,我们绝不能忽略那些以人民为中心为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创作,更不能过分看重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而忽视文化事业对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一部好的作品,是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了铜臭气。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因此,对于广东来说,既要发展以内容创意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业,积极推进文化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调,也要创造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优秀文艺作品,使广东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文艺精品生产基地。

四、处理好区域均衡与协同发展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广东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粤东西北地区无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上都存在明显差距,推动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广东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增强对困难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要不断加大力度,加快建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此同时,要在区域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发展。针对广东目前存在着部门、行业、企业“各自为战”的现状,未来应积极推动大学与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的协同创新,让不同的创新主体在协同创新链条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坚持大协同与小协同相结合,坚持内部协同与外部协同相结合,坚持国内协同与国际协同相结合,着力构建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进而汇聚创新资源和要素,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使“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展现活力并实现深度合作,将广东打造成全国有影响的区域均衡与协同发展示范区。

(作者:李凤亮,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赵辉,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编辑: 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