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果仁”爱上“China”源于“中国奇迹”
2017年,“China”成了“歪果仁”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成了外国媒体争相报道的高频词。在“歪果仁”眼中,“China”不再是那个脆而易碎的“瓷器”,而是创造了太多不可思议的“中国奇迹”。(12月20日新华网)
作为雄踞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创造的指南针、造纸、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曾改写世界历史。放眼当今,高铁、共享单车、支付宝和网购“新四大发明”和诸多Made in China的出现,又为现代人打开了全新生活方式的大门。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一次靠实力站到了世界之巅,开始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跨越。
200多年前,拿破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200多年后的今天,当德国《明镜周刊》杂志封面用“xing lai!”(醒来)标示中国,当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写上“中国赢了”(China Won),并预言中国国际影响力会持续增长,将在世界舞台占据中心位置时,每一位炎黄子孙都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和过去一贯“唱衰”中国不同,这一次我们从“歪果仁”眼里看到了西方国家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褒奖和期许。这种改变是靠着一个个实绩累积起来的。回顾即将过去的2017年,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一年,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原型诞生,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列车服役,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量子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诸多领域的世界级科研成果涌现;这一年,中国埃博拉疫苗获批准,可燃冰开采,“海水稻”最高亩产量达620.95公斤……中国在这些领域的进展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这一年,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为中国科研制作特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称赞中国专利“井喷”,中国在科技和职业技能等领域频频“霸榜”;这一年,中国通过参与和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全球治理,彰显大国作为,让中国模式成为全球发展的典范。还有太多没想到……这些傲人成绩刷新了许多“歪果仁”对中国的认识。
变化看似忽然,实则必然,背后是近年来祖国强大科技实力的生动反映,更是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不断跃升的重要体现。除此之外,让“歪果仁”爱上“China”还有中华文化传播因素在内。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效果显著,“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年”等大型对外文化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举办,进一步提升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如今,除了“新四大发明”,中国人建桥梁、修铁路名声在外,中国的烤鸭、火锅、老干妈、辣酱美味不断“圈粉”海外,连中国的大熊猫也在国外成了萌宠,有了这些文化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在“歪果仁”眼中的印象早已不再是“孔夫子+中餐馆”这种戏谑之说。
说到底,中国世界影响力的日益高涨,文化自信发挥着核心作用。当今世界,文化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强大的影响力日益得到世界各国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多元、现代的文化符号才能展示完整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形象,衷心期待未来我们的祖国能够越来越强大,能有更多的文化符号走上世界舞台中央,更好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