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2018-04-03 15:17 来源:深圳特区报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计划提出,经过5年左右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引子: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计划提出,经过5年左右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师德教育显著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的内容方式不断优化,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和人才支撑。

■主持人:王玥

■嘉宾:肖俊(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左德起(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

匡贤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

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适应新时代城乡居民教育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下出台的,是我国推进教育全面改革的一份重要的行动规划

主持人:《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背景是什么?当前教师教育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肖俊:出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主要原因是基础教育与我国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求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使得乡村和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资源更趋于紧缺。尤其是乡村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非常缺乏,教学设施投入不足教学条件非常简陋,使乡村及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长期处于低劣状态,广大乡村及贫困地区青少年所能够享受的教育资源与城市比较存在极大的不平衡。

当前教师教育领域最主要的问题是两个。其一,乡村及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在这个领域长期处于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状态,大部分乡村和贫困地区青少年未能享受到与城市青少年相同起点的教育资源。其二,面向乡村和贫困地区的师资缺乏保障,薪酬待遇缺乏激励。由于资源向城市集中,师资也都在流向城镇城市。

匡贤明:其背景是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其中对高质量的教育、高素质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不适应性正在凸显。这反映在多个层面。比如,对教育行政化管理的批评不断;对应试教育、分数导向的批评不断;对大班制批评的不断。更重要的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某些教师道德与专业水平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甚至引发一些社会负面影响。因此,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适应新时代城乡居民教育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下出台的,是我国推进教育全面改革的一份重要的行动规划。

左德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我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水平的战略性举措。当前教师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点:其一,教师教育体系有所削弱,对师范院校的支持不够;其二,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仍不能完全满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需要。

“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是一大亮点,使用新时代的互联网技术以解决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

主持人:《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有哪些亮点?

左德起:《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亮点是提出了十大行动,十大行动包括师德养成教育全面推进行动、教师培养层次提升行动、乡村教师素质提高行动、师范生生源质量改善行动、“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行动、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行动、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行动、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行动和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行动。其中的“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是一大亮点,使用新时代的互联网技术以解决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匡贤明:《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抓住了教育发展的根本,即教师的问题,其亮点在于明确把教师作为教育振兴的关键。除了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平外,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这个行动计划的另一个亮点是注重发挥新经济的作用,明确提出“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要求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

肖俊:师范生培养力度加大了。一方面延续了以往师范生免费(现改为公费)教育政策,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另一方面积极推行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前者解决师范生生源,努力吸引优质生源选择师范教育;后者解决幼教师资紧缺的问题,通过加大招生为社会供应更多的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幼教教师。笔者必须强调的是:德性的培育不是大学期间就能实现,这与整个道德环境和法治环境有关联。极个别教师的不专业不道德行为并不能成为否定整体教育环境的理由。

该计划有利于我国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

主持人:该计划对我国教师教育有何积极的影响?

匡贤明:一是强调教师的道德水平;二是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三是优化教师的管理与服务。当然,这个行动计划要发挥最大的效果,还需要有其他改革的配套推进,比如赋予学校更大的人事管理权,以专业性为重点优化教师考核机制,消除“分数导向”、“升学率导向”对教师教书育人行为带来的不利影响;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严惩某些教师“强制补课”等行为,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由此打造一支满足全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左德起:首先,该计划的出台为解决当前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顶层设计,明确了指导思想,提出了五年内的具体目标任务和行动方案,为未来五年教师教育的改善奠定了思想基础。其次,该计划提出了三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为教师教育振兴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和政策环境;加强经费保障,加大教师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力度,为教师教育的改善提供有力支撑;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最后,该计划有利于我国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肖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贫困地区和乡村基础教育的师资现况,会有更多的优秀师资充实到贫困地区和乡村。在城镇化进程的大背景下,部分农村子弟已经随父母进城了,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子弟留在乡村里。只要孩子还在,学校就应该保留,也必须保留必要的教育功能。希望教育部能够出台乡村中心学校的补贴政策,下拨更多补贴,使乡村学校有能力发挥更多的中心学校功能,改善寄宿制学校的住宿条件和膳食条件,尽量减低家庭(尤其是留守家庭)的后顾之忧。其次,改革教师薪酬体系,设计和制定更灵活、更具有激励效果的师资薪酬制度,尤其是乡村教师岗位薪酬,不仅能够稳定师资,也能够引导优质师资向乡村流动。

编辑: 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