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高额关税有利是一种幻觉

2018-04-03 15:15 来源:深圳特区报
关税在短期内维持了部分人的利益,使他们享有特权,但从长期看是没有人会受益的,取消关税有利于每个人,包括原来受保护的人。


  关税在短期内维持了部分人的利益,使他们享有特权,但从长期看是没有人会受益的,取消关税有利于每个人,包括原来受保护的人。自由贸易才是双赢,征收高额关税是损人不利己之举。

关税是一种常见的税,政府采用关税通常有两个目的,一是财政目的,作为政府收入的来源。二是非财政的,比如保护某些产业。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表示要对国外进口的钢铁和铝制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来保护美国的相关产业。确实,有很多美国人认为关税有助于保护美国利益,能够提高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但这其实是一种幻觉。

由于资本和劳动的流动必然存在人为的或客观上的障碍,比如移民的成本,中国和美国的工资水平不可能相同,这时,假如产品的贸易是自由的,那么,中国和美国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对这些行业来说,从中国进口商品更为有利。相反,假如美国出台关税,保护那些生产成本高的部门,那么,对美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是不是更为有利了呢?并非如此。

关税使受保护部门,如钢铁行业免于中国产品的竞争,从而有利于提升其产品价格。但对下游的汽车产业来说,生产成本提高了,从而对这些产业造成不利影响。如美国宣布对钢材和铝征收关税后,福特的股价下跌了。关税导致的产品价格上涨,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比如美国的汽车消费者要为汽车价格的上涨买单。这些消费者中,有的可能是钢铁行业的工人,这样,他们从钢铁行业的保护中得到的利益被汽车价格的上涨抵消了。

主张关税保护的人,只是从生产者角度看问题,实际上,每个个体都有双重身份,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设置了关税,他们作为生产者角色的利益是增多了,但作为消费者角色的利益受损。

假如被保护产业的下游产品需求不足,那么被保护产业提高产品价格的“企图”就不能得逞,比如受保护的钢铁行业提高价格,但汽车行业由于担心销路,不敢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那么他们不会接受本国钢铁行业的涨价行为。这时,要么钢铁行业不得不以较国外进口商更低或相同的价格向汽车行业提供钢材,这意味着保护政策失效。假如美国钢铁行业无法将价格降低到这一水平,那么下游的汽车行业将因为承担更高的成本而萎缩。他们会将汽车产业转移到其他成本更低的国家,这意味着资本的流失,这样就导致本国汽车工人的失业。但关税政策的制定者往往看不到这种间接效应。

关税还有其他间接效应。比如美国对中国的钢铁征收关税后,汽车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汽车比原来花了更多的钱,这时,他们不得不减少对其他商品,比如食品的需求。这样,美国的食品生产者就遭受损失。另外,由于美国征收关税,中国的钢铁出口商利益受损,工人的收入下降,他们对来自美国的进口商品的需求也相应地下降,这样也影响到美国相关厂商的利益。

实际上,关税的负面效应还包括制造真正的垄断,使本国企业可以征收“垄断价格”,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垄断价格”是指高于同类产品国际市场的价格。有了关税之后,本国企业就免除了国外企业的竞争,它们可以采取相互联合的方式,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关税价格”的价格水平上销售产品,这样,消费者就得通过支付更高的价格为关税买单。

受关税保护的企业,由于可以从这种保护中轻松获利,一般来说就失去了创新的动力,使无效率的生产得以维持。其结果是本国消费得到的不仅是更贵,而且是质量更差的产品。所以,关税会损害一个国家的生产效率,减少财富。

有的国家,如德国虽然也有关税,但看似没有产生有害的结果,这并不意味着关税对这些没有危害,而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创新仍然比较充沛,这样就抵消了关税的消极影响。这些国家取得的技术进步并不是关税的结果,而是采取了促进竞争的政策。

有的政府把关税作为保护“民族工业”的手段,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通过比较中国的汽车产业和家电产业就能说明这一点。汽车行业目前仍对进口车征收25%关税,但在销量前十的品牌中,有七个是外资品牌。但关税总体较低的家电行业已经是民族品牌的天下。在中国加入WTO,关税下降后,有市场竞争力的民族品牌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增加了。更加开放的市场有助于激发企业家的创新,从而推动本国工业的发展。

概而言之,关税在短期内维持了部分人的利益,使他们享有特权,但从长期看是没有人会受益的,取消关税有利于每个人,包括原来受保护的人。自由贸易才是双赢,征收高额关税是损人不利己之举。

(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编辑: 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