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君子和而不同”的经济效率

2018-04-24 13:09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认同身份差异能够合作共赢,认同每种身份(比如经济、文化、政治等)的职业差异,也能减少冲突,增进合作,提升效率。

如果能够做到“君子不同而和”,也容易认同各人、各机构、各民族、各国家在经济、文化、政治等身份下的不同职业,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专业分工,提高生产与创造效率,通过互相交换与交流,增进社会经济与文化财富。

经济学认为每个人会在具体条件下追求最大利益,当然也包括道德条件。道德是协调人与人互动行为的规范,往往符合经济效率,比如在《论语》子路篇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有社会地位高与道德水平高等含义,君子按照“和而不同”的标准为人处事往往是高效的。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身份与暴力》一书中指出,从古至今的许多暴力与冲突都是只认同单一身份的结果,比如宗教史上的反犹主义。

反犹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动机和表现形式,但也不乏共通性和延续性。例如将犹太人视为“谋杀救主基督的人”,“贪婪、阴险”的民族,需对世界政治和经济问题负责的“幕后黑手”等。

为此,犹太人一直受到歧视、压迫和屠杀。例如十字军对犹太人的掠夺与屠杀,19世纪和20世纪沙皇俄国多次反犹,高潮则为1933至1945年之间的纳粹大屠杀,造成约600万犹太人死亡。

许多人依据单一宗教立场(或“文化”或“文明”)来划分世界,忽略了人们看待自身的其他方式——诸如阶级、性别、职业、语言、文学、科学、音乐、道德或政治等,这往往否定了更多选择的合理性,表现为“小人同而不和”的不良局面。

只认同单一身份,不能包容身份差异往往引起暴力与冲突。如果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能够互相认同不同身份,那么,就能减少许多暴力与冲突,增进许多合作与共赢。从身份认同角度看,做到“君子和而不同”,可以减少冲突,增加合作,符合经济效率。

认同身份差异能够合作共赢,认同每种身份(比如经济、文化、政治等)的职业差异,也能减少冲突,增进合作,提升效率。以不同个人经济职业差异认同为例,现代经济学以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为标志,该书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人与人如何以利己为基础,通过“看不见的手”指引使用各自的资源,分配各自的收入,促进分工合作,增进社会福利。

“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交换机制。买卖双方为何交换?除了各自对商品的偏好不同而互通互利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买卖双方生产商品的比较优势不同,各人专事擅长领域,然后相互交换,能够互惠互利。

例如鲁班擅长制作木工,盖茨擅长编制软件。如果两人同时制作木工,编制软件,那么,一段时间内,产出数量的家具与软件较少。如果让鲁班专做家具,盖茨专编软件,在同样时间内,产出的家具与软件较多,通过分工交换,就能提高各人的福利。

买卖双方的交换盈余(经济学称为消费者盈余与生产者盈余)来自各人的比较优势,即每人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领域(机会成本较低的行业),产出了更多物品,增大了社会福利蛋糕。而且,社会蛋糕越大,市场规模越大,专业分工越细,比较优势越明显,生产效率越高,产出物品越多,反过来又扩大交换规模。经济就在这种良性循环过程中不断发展了。

做到“君子和而不同”,认同各人不同的经济职业,发挥各人不同的比较优势,就能分工合作增进各人的福利。如果每个人职业相同,均独自从事多项工作,没有形成专业分工,就难以提高生产效率,难以产出更多物品,难以增进社会福利,容易出现“小人同而不和”的局面。这个道理在人与人、机构与机构、国家与国家之间是通用的。

如果能够做到“君子和而不同”,容易认同各人、各机构、各民族、各国家的宗教、文化、经济、科学、艺术等方面的不同身份,能够避免许多暴力与冲突,增进许多合作与共赢。

如果能够做到“君子不同而和”,也容易认同各人、各机构、各民族、各国家在经济、文化、政治等身份下的不同职业,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专业分工,提高生产与创造效率,通过互相交换与交流,增进社会经济与文化财富。

“君子和而不同”是高效的道德标准,“小人同而不和”则是反面教训。

(作者系中国经济学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编辑: 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