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基础养老金上调可持续发展是关键

2018-05-23 17: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本次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有两大背景:一是我国经济增长企稳态势明显。二是我国共享社会建设进入到务实推进阶段。

引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近日印发了《关于2018年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启动了今年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工作。根据《通知》要求,各地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进一步健全参保缴费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参保居民选择更高档次缴费,增加个人账户积累,逐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本期思与辨就该话题进行讨论。

■主持人:王玥

嘉宾:刘国强(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代院长)

和静钧(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匡贤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

本次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有两大背景:一是我国经济增长企稳态势明显。二是我国共享社会建设进入到务实推进阶段

主持人:本次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刘国强:一方面全国范围看,养老金收支出现了严重的地区不平衡现象,人口流出地区抚养比不断拉低,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也趋于严重。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阻碍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隐患,这需要各地政府采取切实措施给予最基本的保障。而与此同时,在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均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每月几十块钱的基础养老金,其养老的本质意义并不明显,这对民众参保的积极性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调整养老金标准十分必要。

和静钧: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加以及全国实行中央统筹基础养老金基金的可能性的上升,现阶段已经到了可以调整和完善我国现有养老金制度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基础养老金,降低个人缴费和社会统筹比例,同时鼓励有能力的城乡居民升档提高个人账户缴费额,形成一个更有吸引力的保障制度。

匡贤明:本次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有两大背景。一是我国经济增长企稳态势明显。反映到公共财政上就是财政收入有了比较大的改善。二是我国共享社会建设进入到务实推进阶段。缩小不同群体养老保险待遇,是实现公平发展的关键。我国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调整上实现了十四连调,但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上还没有做出大的调整。客观上导致了职工与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差距的不断拉大。因此,此次调整助于缩小不同群体的养老保险待遇差距。

此次基础养老金从70元上浮25%增加到88元,幅度大,但绝对增值并不大,现有基金、资金池完全应付得下来

主持人:此次上调养老金,会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养老金的收支平衡?

匡贤明:这次上调不会影响养老金收支平衡。一方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有所不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时,与个人缴费是强对应关系的,而且开始运行时就没有空账问题;另一方面,居民养老保险的基金节余比较多。根据2017年快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约为6274亿元。完全可以承担这次上调所需支出而不会对收支平衡产生影响。

和静钧:此次上调养老金,是在近段时期以来社会和舆论对养老金亏空等关注日益上升的情况下作出的。我国养老金制度是在过去退休金制度基础上转变而来,退休金是财政直接预算支付,而养老金需要一个资金池,这个池子是在新人投钱、旧人领钱的一进一出状态下运作的,所谓亏空,指的是出大于进,资金池形成缩减的态势。而现在随着时间的变化,缴费人数增加,及社会和政府统筹,资金池收支状况大为改善。此次基础养老金从70元上浮25%增加到88元,幅度大,但绝对增值并不大,现有基金、资金池完全应付得下来。

刘国强:此次上调养老金,从当下的直接效果看,肯定影响养老金的收支平衡,特别是像在2017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河北、黑龙江、宁夏三省份,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但这一问题可以用补血和造血两种方式来解决。补血就是通过增加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补助来平衡,特别是中央政府补助。《通知》中也明确了提高标准所需资金,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因此,只要这一补血政策具有持续性,养老金的收支平衡就不是问题。而造血方式是更为根本的收支平衡方式,就是以进一步促进民众参保的积极性,来实现以多支拉动多收的目的,从而在更高层次实现收支平衡。

需要结合公平和可持续两个要求,从基金精算、体制机制等角度统筹设计,使城乡居民真正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主持人:有人认为尽管本次基础养老金增幅达到25%,但基础养老金还存在上调频率太少,上调速度太慢,跟不上同期物价的增速等问题,您怎么看?您对居民养老金未来如何调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刘国强:鉴于基础养老金的基数太小,这一增幅确实显得仍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但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我们如何看待养老金的性质?作为社保基金的一部分,养老金的数额标准(即支出部分)取决于保险金的缴费数额(收入)。人口的结构性压力、地区保险收支不平衡、养老保险缴费档次低等因素是导致养老金无法支撑养老困局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过高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标准,实际就是把养老保险变成为一项社会福利。在国家财政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对老年人群体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不必以养老金的名义来做。我觉得目前来说,应该实行养老金的国家统筹,同时努力提高养老金覆盖面、增加缴费率、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能力等。另外,可通过放开生育政策、延迟退休年龄等方式,来缓解养老压力。但在提高养老金标准上,应考虑总体收支情况慎重实行。

匡贤明:任何社会政策都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公平性,二是可持续性。当前,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整频率低,上调速度慢。但如何调整,需要考虑几个因素:一是大的制度设计。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否需要整合?如何整合?都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做出安排。这涉及相当多的问题。二是基金统筹层次情况。基金统筹层次越高,可持续性越强。这方面的调整与变革因素需要考虑在内。事实上,这次调整,中央承担了增支的大部分。三是与城镇职工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不能长期保持过大。因此,需要结合公平和可持续两个要求,从基金精算、体制机制等角度统筹设计,使城乡居民真正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和静钧:基础养老金的数量基数变化,应反映社会物价、消费等水平的变动,一个正常的基础养老金制度,应是定期按一定比例增长的制度。至于“定期”应设定为几年一周期,每期调整幅度多大,可以按现实情况作出科学和理性规定。不过,从整体的养老金构成与结构上看,以及从个人的利益适度增加的角度上看,允许个人升档投保,允许商业补充养老金计划,以及通过其他方式,如以房养老等其他补充方式,均可以达到养老金增长的目的。当然,养老金制度并非是商业保险,过度把问题推到市场上解决,只能解决部分人士的问题,关键还是要设计国家养老金计划,做好资金池的保值增值投资等问题,只要池子大起来,分到的蛋糕肯定会越来越大。 


编辑: 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