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头不落地不能只靠“行为艺术”
近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的街道上出现了一辆奇怪的货车,后车厢是一个透明展示柜,里面密密麻麻堆着上万个被人丢弃的烟头。记者了解到,这是城关区雁滩环卫市政所设立的一个公共展示项目,车里的烟头都是环卫工在几天时间内在街上捡来的。当地环卫办的工作人员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展示的方式让人们注意烟头对环境的伤害,“展示几天来,街上的烟头比以前少多了。”(5月27日《北京青年报》)
小小的烟头,却是环卫工人最头疼的垃圾之一。每捡一个烟头,就意味着环卫工人要弯一次腰。烟头很容易卡在地砖缝隙或下水道的栅栏里,往往要费很大功夫才能取出来。尤其在车来车往的机动车道捡拾烟头时,更要冒着巨大的安全风险。此次,兰州环卫部门专门收集到上万个烟头进行街头展示,用这种“行为艺术”提醒路人不要乱扔烟头——“垃圾不要扔车外,城市不是烟灰缸”。
据了解,公开展示一段时间以来,起到了一定效果,环卫工人普遍反映街上的烟头比以前少多了。当地环卫部门表示,类似的公众展示未来仍会进行,“会做更多的宣传车,做长期宣传”。应该说,这种宣传方式的创新值得肯定,通过引导公众换位思考,理解环卫工人的辛苦,有助于让人们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共同维护城市环境。不过,要想消除乱扔烟头现象,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并不能仅仅依靠“行为艺术”。
对于不少烟民来说,已经习惯了边走路边吸烟,待到燃尽时将烟头随手一扔,轻轻一踩了事,很少有人拿着烟头到处找垃圾桶的。事实上,将烟头扔进垃圾桶看似文明,却也潜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有消防部门做过实验,一枚未熄灭的烟头20分钟就能引燃垃圾桶。此前,不少地方都曾发生过类似火灾事件。因此,解决乱扔烟头的问题,关键是解决出路问题,让烟民们有合适的地方可以扔。
兰州设立“烟头展”后乱扔烟头现象明显减少固然可喜,但这些减少的烟头究竟去哪儿了,又不免让人产生隐隐不安。是被吸烟者带回家了吗,还是被扔到了垃圾桶或者绿化带中?按照常理推断,前者恐怕只是少数,更多的可能是一些人在看到环卫部门的展示后,不好意思再把烟头堂而皇之地扔到马路上,而是专门扔到一些犄角旮旯等隐蔽场所,以期“眼不见为净”,减少自己的愧疚感。不过,城市文明不能只追求表面光鲜,藏着掖着扔烟头,不仅会制造卫生死角,加剧环卫工人的清扫难度,还会带来消防安全隐患。
眼下,许多地方都提出了“烟头不落地,城市更美丽”的口号。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治理好乱扔烟头的顽疾,除了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外,还要完善配套措施,妥善处理烟头垃圾。一方面,专门设立“烟头投放处”,引导公众正确投放,避免随手扔进垃圾箱、绿化带。同时,免费发放烟头袋,开展烟头兑换礼品活动,可以帮助市民养成自己收集处理烟头的习惯,既安全又环保。此外,深圳罗湖区去年率先开展室外吸烟区试点,在全区设置了807处室外吸烟区,大大减少流动吸烟和烟头乱弃的行为,这种做法也值得其他地方借鉴。一句话,烟头有出路,文明才有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