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2018-07-31 14:1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广东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又是经济发达省份,必须要为全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表率、树标杆。当然,广东经济活力充沛,新动能培育较早,实体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并具有一定的制度性优势和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些因素保证了广东具备初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

广东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又是经济发达省份,必须要为全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表率、树标杆。当然,广东经济活力充沛,新动能培育较早,实体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并具有一定的制度性优势和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些因素保证了广东具备初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可见,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2018年3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东的工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存在经济发展“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突出矛盾。中国制造业规模与制造业水平、中国世界500强公司的数量与投资收益率平均值不相称是这一矛盾的典型反映。在这种背景下,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思路和经济政策势在必行。广东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又是经济发达省份,必须要为全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表率、树标杆。当然,广东经济活力充沛,新动能培育较早,实体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并具有一定的制度性优势和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些因素保证了广东具备初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


实际上,广东早在2013年就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质量强省的决定》,提出用质量驱动经济发展,为广东的进一步发展探索新的动力。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探索,广东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关口,认识到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三大变革”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必经路径。


A


通过质量变革,建构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


质量变革重在变革的系统性,是包括理念、目标、制度、产品、服务甚至具体领域的全方位变革。当然,系统变革要通过重点领域变革来带动,广东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推动质量变革。


一是增强制造业的中高端供给,优化制造业的供给体系质量,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通过推进制造业强省建设,促进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支柱产业,推动“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广东创造”转变。2018年1-5月,三大支柱产业中,电子信息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8.7%、11.4%,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9个、1.8个和4.5个百分点。当然,广东还需要下更大力气,以更大的决心,依靠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解决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偏高的问题,推动制造业更快向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转型,以完成制造业的质量变革。


二是推动高技术、新技术、绿色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为了应对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产业升级产生引领带动作用,必须要推动“高新绿”产业比重,全面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广东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高调优调轻调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制定产业创新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偏爱“高新绿”成为转型升级的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转型升级中的“香饽饽”。借力技术创新,产业调整插上了绿色翅膀。目前,信息传输、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成为广东增长最快行业。按照规划,再过两年,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要达到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以上。


B


通过效率变革,建构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


效率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投入产出比的竞争、效率高低的竞争。因而,效率变革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是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推动效率变革重点在于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比率、资源利用效率、单位产出比率等,同时要极力破除制约效率提升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力争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广东近些年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推进效率变革,取得了不少成效。


一是通过体制机制引导高生产率行业替代低生产率行业。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并融合科技创新、金融支持、高端人才培育等手段加快发展先进制造、高端研发、数字信息等高生产率行业;另一方面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改造传统产业升级的主体,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互动,把传统产业改造为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成果的主体企业。这样,随着高生产率企业的进入,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低生产率企业自动退出市场,经济效率得到整体提升。


二是对重点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以竞争机制促进要素市场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继而激发土地、金融等要素活力,最终实现重点经济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率。2018年,广东省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积极优化资源配置,实质性放宽市场准入,提升实体经济的吸引力、竞争力,目的就是为了推进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和要素市场的改革,全方位引进竞争机制,盘活所有要素,提升生产效率。


三是借力“互联网+流通”深入推动流通革命。为了解决原来存在的“重制造,轻流通”的问题,广东2010年就提出“搞活流通,刺激消费”以及“建立全国性的广货流通渠道网络体系”的战略决策,最近几年更是加大力度,加强智慧物流体系和智能流通技术建设,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打通流通“中阻梗”,提高流通效率。


四是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提升对外开放效率。广东省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以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为导向,以建立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为根本抓手,减少和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创造条件简化审批、高效审批,推进行政审批、监管和政务服务标准化,从而促进对外开放形态更高级、体制更优化、结构更合理。


C


通过动力变革,建构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动力变革,就是转换增长动力。在我国传统动力减弱的背景下,要推进经济中高速稳定发展,经济发展由传统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就必须培植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优势,把促进经济发展的旧动能转换为新动能。近些年,广东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在目标导向上追求质量效益,在市场支撑上依靠创新型主体,在制度引领上追求可持续性,在发展方向上追求新兴高端产业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广东抛弃简单运用新行业消灭旧行业的做法,在高度重视前沿技术创新运用的同时,加大在传统产业中培育新动能。采取各种措施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刺激落后的技术、产业、商业模式,从而实现动能创新变革。


一是推进新改革,重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敢为人先的南粤大地,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首个省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以创新驱动提升供给能力,以质量引领扩大有效供给,利用“三去一补一降”为重要抓手,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可以说,广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作快、发力大、亮点多。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走向振兴,制造业开始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局面基本形成,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明显增强,产业新体系呈现高端高质高新的特点,这些都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的新型动力源和增长极的形成。


二是培育新的生产要素。当然,我们要培育的新的生产要素不是一般的生产要素,而是优化整合配置各种高级生产要素,主要是指以知识为特征的技术、智力、人才、大数据等要素。广东很早就意识到知识资源具有可复制、可共享、无限供给的特点,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力培育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新技术,以及专业人才、市场人才和管理人才等新人才,以此打破传统要素有限供给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奠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是发展新产业。广东主动拉高发展标杆,用“一项目一议”的方式,培育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五个“万亿级”新兴支柱产业。通过这些新兴产业带动,可以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形成新动能。而这些新产业资源消耗低、技术领先、产业支撑带动强,催生新动能的能力突出,必将成为广东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四是壮大新主体。这些年,广东以满足广大市场主体的热切要求为导向,通过改革市场监管方式和差别化扶持政策,破除制约经济主体发展壮大的瓶颈,不断壮大包括创新型区域、创新型国家平台、创新型企业、创新型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个人在内的五类创新型市场主体规模,支持优势企业发展。同时,利用各种措施,释放这些创新型市场主体的创新潜能,发挥它们的动力作用,激发它们产生内生动力。目前,广东实有市场主体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广东站在新的时代和新的起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一如既往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以问题为导向,系统规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大胆探索,锐意进取,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培育以创新驱动、质量效益为核心的开放型经济新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建设,开启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格局,谱写广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国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有力支撑。


(本文系广东省优秀青年理论宣传人才项目以及广东省软科学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建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论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