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魏源思想是近代社会变革的“先声”

2018-07-31 14:36 来源:深圳特区报
魏源的改革主张,反映了当时历史情境下爱国人士振兴中华的良好愿望,是近代最有远见卓识的救国思想,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引进西方器物和思想的新风尚。

《海国图志》既是一本指导海防的工具书,也是一部世界知识宝库。


魏源(1794-1857年)


提要:魏源的改革主张,反映了当时历史情境下爱国人士振兴中华的良好愿望,是近代最有远见卓识的救国思想,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引进西方器物和思想的新风尚。


■ 刘金祥


时势孕育豪杰、造就英雄。鸦片战争的失败催生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而著名思想家、改革家魏源,是清末力主改制创新的积极宣传者和大力倡导者,其思想无疑成为中国近代改革的“先声”。


一、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魏源所处的晚清时代,内忧外患,国衰民瘼。早在鸦片战争之前,魏源就主张革除各种顽症痼疾,认为只有及时进行社会变革,才能挽狂澜于既倒,使国家和民族走出困境。鸦片战争的失败及南京条约的签订,将中国推至存亡绝续的重要历史关口:是听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宰割奴役,还是顺应时势,图新自强,寻求救国良策,抵制西方欺辱,维护国家独立?在这种历史情境下下,魏源发表了其救国方略——《筹海篇》,提出了具有远见卓识的改革倡导,希望找到一条富国强兵之路。魏源将了解世界发展局势作为抵御西方侵略、推行改革大政的前提和基础,他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首要原因在于满清政府对世界情况的蒙昧无知,他们不但不了解英军侵华意图,而且连英国坐落在何方,领土多大人口多少,是否和俄国接壤也一无所知。不掌握英国基本情况,盲目与之交战,岂有不败之理?为了帮助清朝朝野上下了解正在迅速发展的世情时情,魏源在林则徐编译“四洲志”的基础上,广泛搜集中外有关资料,辑录编撰而成《海国图志》。这部煌煌巨著全面介绍了西方诸国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法律、宗教、历法、天文和各种科学技术知识,图文并茂,文图互证,形象地展示了其时世界发展大势。这既是一本指导海防的工具书,也是一部世界知识宝库,而《筹海篇》即刊于该书之首。在该书中魏源认为,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即“师夷长技”是“根本之图”,这也是其变革思想的核心内容。魏源认为英国在鸦片战争中连连得胜,拥有先进武器是重要因素。因此,要有效抵制西方侵略,必须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学敌所长增己之力。他在《圣武记》中提出要“以彼长技,御彼长技”;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又提出要“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技”;在《筹海篇》中则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引进运用西方先进技术来抗击西方侵略,师夷是制夷的手段,制夷是师夷目的,“富国强兵,在此一举”。为了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魏源力主破格选拔人才,培养和提拔有实践经验的本国技术力量。他建议在福建、广东增设水师考试,凡能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飞炮、火箭、水雷奇器者,为科甲出身。凡是水师将官,必须经船水器局历练,至少也应是舵工水手炮手出身。这些建议和主张,对于尽快掌握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加强政府防御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强调发展军火工业的同时,魏源还提倡发展民用工业。他激赏西方轮船火车,其速如飞,昼夜千里;褒扬机器纺纱织布,巧夺天工,天章云锦。他还建议军火工厂生产民用产品,允许沿海商民自办工厂,凡是有益于民用的,皆可在工厂制造,产品任凭自由出售。在近代中国,这是发展新式工业的最早设想,是近代工业发展的先导。


针对中国长期流行的“天圆地方”学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第一次向国人正面介绍了日心地动说,从此国人才逐渐抛弃了错误的天文观念。此外,魏源还系统介绍了战舰、轮船、大炮、地雷、火铳等的制造方法,对雷电、地震、彗星、日月蚀、地球经纬度以及测量仪、望远镜等西方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在书中也一一作了讲解,这些对传播新知识与先进技术,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魏源通过介绍西方的民主制度,向国人揭示了君主专制是可以改造和变革的,表露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可贵的是,魏源既重视西方科学技术,同时注重体制变革和思想建设,认为师法西方长技只是“兵机”,要御敌于域外,还须“治本”,认为只有祛除人们思想上积患,包括愚昧无知、奸诈虚伪、姑息养奸、畏难苟安、结党营私等,注重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才能治理好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魏源还提出师法西方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只能学习西方之长,尽量避免西方之害,强调是否坚持这条原则,直接影响学习成败:“塞其害,师其长”,中国才能富裕强大。


二、变革主张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


魏源的改革主张,反映了当时历史情境下爱国人士振兴中华的良好愿望,是近代最有远见卓识的救国思想,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引进西方器物和思想的新风尚。从此,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各种社会思潮、政治学说相继传入中国,对推进中国走向近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是从此时开始,国人的视线纷纷由国内转向国外,寻求救国救民的路径。在师法西方长技的思想指导下,当时一批爱国志士如龚振麟、丁拱辰、丁守存和爱国士绅潘仕成等,都积极研究西方船炮和其他科学技术并且取得一定成效。遗憾的是,魏源的正确主张并未引起清朝当局的重视,以致错过了追赶西方列强的最好时机,使中国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魏源的改革主张,尽管当时支持者少,却深得后来爱国者的肯定。王韬指出,魏源的师夷主张,是近代变革“先声”。梁启超认为,魏源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实为变法之萌芽”。的确,魏源的变革主张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有识之士在其思想启迪下,把改革日益向前推进。梁启超认为,“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英国学者赫弗思也认为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形成了以后20年间中国人民对于西方科学机械观念的最佳部分,甚至影响了那一整个世纪”。自从魏源倡导改革起,近代一些爱国志士沿着他开辟的道路,不断提出新的改革主张。十九世纪后期,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认识到西方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而在于振兴工商,设立议院,举办学校,随即掀起了变法维新的潮流。到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孙中山等革命派认识到变法维新不足以救亡,进而组织了革命团体,提出了革命纲领,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起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一批激进的爱国知识分子目睹了招牌更新、境况依旧的现状,于是发起了“五四”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向封建文化发动了猛烈冲击,把变革由经济政治领域上升到思想文化层面。


近代变革先驱魏源已经逝世160多年,回首追缅近代改革的艰辛历程和峥嵘岁月,直面正视当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情势,我们理应倍加珍惜。


(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