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当法律遇上外部性

2018-07-31 14:4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当法律遇到负外部性时,并不是所有负外部性都需要法律来出手,法律解决的都是影响较大的负外部性,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既节约了法律资源,又降低了法律成本,让法律用在刀刃上,真正收到法律制裁的最佳效果。

当法律遇到负外部性时,并不是所有负外部性都需要法律来出手,法律解决的都是影响较大的负外部性,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既节约了法律资源,又降低了法律成本,让法律用在刀刃上,真正收到法律制裁的最佳效果。


一个人的社会自由自在,可以天马行空任其遨游,想你所想,做你想做,不妨碍谁,不影响谁,你就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不需要规矩,也不需要法律。二个人以上的世界,只要有交往,便会有融洽与否,便会有摩擦矛盾,而一个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的影响便构成外部性,有外部性,就需要关系平衡,化解矛盾,减少摩擦,于是便有自律,有道德约束,有成形或者不成形的契约,更有法律的规范与强制。


外部性本是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概念,又称外部影响,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正外部性,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比方说,教育是一种正外部性。完善的教育系统培育出的人才,会对社会建设作出贡献,这是对所有人都有益的。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负外部,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比如,工厂在生产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就是一种负外部性。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包括政府治理污染的花费,自然资源的减少,以及污染物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因为工厂只支付产品的工资等支出,而因此产生的污染不良后果却由周边无辜群众所承担,由此,前者的私人成本没有包括后者的社会成本,可全部收益却由工厂获得,而周边群众却只付出成本没有获得收益,这就是经济负外部性影响。


当负外部性出现并且影响公共生活时,就需要法律出手。因为工厂的生产,致使空气变味,河水变臭,土壤变质,政府必须采取强制手段,让工厂承担因此造成的社会后果。如果行政手段不够,那就可以采取公益诉讼,将污染方诉至法院,直至其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甚至进行惩罚性赔偿,以儆效尤。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只要是交易双方出于自愿,又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又不对第三方造成负外部影响,那么这样的交易可以不受社会约束地进行。否则,即使是双方自愿,产生重大负外部性,也会被视为非法交易,就要受到法律制裁。比如贩毒,按照市场规则,虽然双方都是出于自愿,一方交钱,一方交货。但是作为货物的毒品,却是违反公序良俗,吸食毒品的人不单是其个人身体受损,更是影响其家庭,甚至倾家荡产,从而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贩毒不只是双方的事,吸毒也不是一个人的事,其对家庭对社会的影响,可以祸害无穷,这样的负外部影响,法律当然要出手。


大千世界,熙熙攘攘,也不是所有的外部性都必须法律出手,这就涉及到经济学上成本概念了。在拥挤的地铁上,不小心踩了他人一脚,虽然也是负外部性影响,只须抱歉地说声“对不起”,相信对方也不会得理不让人。在公共场所一时兴起,高声喧哗,甚至不小心将唾沫星子四溅到他人脸上,如果不是恶劣到影响他人生活,最多也是招致一片白眼,或者引来保安制止,也没有人会运用法律将其告到法庭。何以如此,不是不告,是运用法律成本太高,也没必有随意运用法律,所以,乡规村约,社会公序良俗,道德约束就可制止这些负外部性,有条件的息事宁人也不适为一种低成本社会治理方式。


当然,当涉及到某些人偷抢拐骗而且造成恶劣影响时,私域领域的制裁手段不足以遏制,那就要运用公法了,至于惩罚程度的大小,则视其情节和后果来决定,可以罚款,治安拘留,刑事拘留,甚至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个人之间如此,个人与公司,公司与社会之间也是如此,一个人打疫苗出现头疼脑热,那也许是你个人体质不适问题,如果一百人在同一个地方打同一种疫苗,都出现头疼脑热,那就是公共事件,行政如果不能解决,那就必须诉诸法律,这个时候,法律的适当出场才能维护社会公正,让受害者得到救济,让施害者受到惩罚。


因此,当法律遇到负外部性时,并不是所有负外部性都需要法律来出手,法律解决的都是影响较大的负外部性,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既节约了法律资源,又降低了法律成本,让法律用在刀刃上,真正收到法律制裁的最佳效果。(作者系文化学者)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