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重新打量需求曲线

2018-08-14 09:59 来源:深圳特区报
需求曲线几乎是每一本经济学教科书的重要内容,许多人更是把需求曲线奉为重要的分析工具。但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它值得探讨。

需求曲线说明在某个价格水平上,会有多少的需求量,这只是一种事后的“想象建构”,它建立在某种“统计”的思维,而不是经济学的思维之上。在需求曲线中,只有对价格被动地做出反应的“机械人”,没有企业家,它不能反映市场的动态变化。


需求曲线几乎是每一本经济学教科书的重要内容,许多人更是把需求曲线奉为重要的分析工具。但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它值得探讨。


一是无法从效用跨到价格。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但新古典经济学对该原理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比如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效用是“心理满足”概念,它假设一个人拥有的商品越多,他从该种商品中得到的效用就越少,比如马歇尔说,“一个人越富有,货币的边际效用对他就越小”,显然这与事实不符,增加的货币对富有的人来说并不意味着新增效用下降,对其他商品来说也是如此。另外,这一理论还预设了总效用,并且可以对总效用进行求导,然而,总效用并不存在。由于对边际效用的理解都错了,自然地,也不能在此基础上推出需求曲线。


另外,需求曲线把“边际效用递减”变成“边际需求价格递减”,后者是指“假定其他情况不变,他对此物稍多一点所愿付出的价格就越小”,即用货币价格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欲望满足,它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就构成需求曲线。但这一做法有两个问题,一是价格是交换的结果,不能用来表示效用的大小。二是认为效用变化幅度可以用货币价格表示,是一种基数效用论,即认为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1、2、3、4……表示。


相比之下,奥地利学派对边际效用做了更加符合现实的解释。如门格尔就认为人首先把商品用于最重要的需求(欲望),然后是次要的需求,边际效用不是“总效用的边际”,是增加一单位商品得到的效用。供给量变化将使重要性不同的需求被满足,如供给增加时,那么他会把商品用于次要的欲望的满足,所以,效用不是“心理满足”概念,而是“欲望的重要性”概念。但从这一边际效用理论中也不能推出需求曲线,因为“欲望的重要性”也同样是不能用货币价格表示的。


虽然价格确实与效用相关,但不能从“效用”跨到“价格”,这意味着在需求曲线中有关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缺乏“学理”依据。需求曲线只是对市场的经验性描述。


二是价格(市场)不是事先存在的,而是企业家发现的。需求曲线预设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抽象的、没有变化且没有交易成本的市场,当价格变化时,市场对该种商品的需求迅速发生变化。但现实中每一种商品都有分散在各地的市场,有很多的局部市场,在每个局部市场上都有自己的价格,比如荔枝在产地价格和在水果店的价格不一样。这些市场及相关的价格不是事先就存在的,而是企业家发现了需求之后“创造”出来的,企业家发现市场和价格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相比之下,需求曲线的描述,如“价格上涨,需求下降”,好像价格事先就已经存在一样,这与现实是不符的。


按照曲线分析法,假如某种产品,比如荔枝大丰收,那么荔枝价格应该降低到零,但我们发现它只是在产地接近零,在其他地方荔枝价格不是零。在每一个局部市场上,价格是由该商品在该局部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比如在高档酒店,荔枝价格甚至比较贵。这是因为企业家在那里发现了需求。在这个较高的价格水平上,荔枝的需求并不像需求曲线描述的那样会很少。同样,在荔枝的产地,虽然荔枝的价格很低,但荔枝的需求并不是非常大。当然,该商品的整体供给水平也会影响它在每一个局部市场的价格。


有人认为价格等于该产品在产地的成本加上运输、仓储和销售等的费用,这是成本决定价格的思维,是不成立的。实际上,这些成本是企业家发现需求,出现价格之后才产生的。如企业家没有发现该产品的需求,就不会把该产品“运输、仓储和销售”到该市场中去,这样也就不会有这些成本。在没有交易成本,企业家利润为零的均衡状态下,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加上这些费用,但这只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能把这一结果作为决定价格的原因。


需求曲线说明在某个价格水平上,会有多少的需求量,这只是一种事后的“想象建构”,它建立在某种“统计”的思维,而不是经济学的思维之上。在需求曲线中,只有对价格被动地做出反应的“机械人”,没有企业家,它不能反映市场的动态变化。要说明的是,我们质疑需求曲线,指出它没有经济学理论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反对作为“经验法则”的需求定理。价格上涨,需求下降,作为经验法则是成立的。需求曲线是主流经济学走向均衡分析,或黑板经济学的重要开始。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