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徽商的“徽骆驼”“绩溪牛”精神

2018-08-28 09:55 来源:深圳特区报
​经商不易,商人要能吃得下千般万般的辛苦。这也正是商人(企业家)和商业经营活动的价值所在和受人尊敬的理由。

经商不易,商人要能吃得下千般万般的辛苦。这也正是商人(企业家)和商业经营活动的价值所在和受人尊敬的理由。


“徽骆驼”是形容徽州人的顽强毅力和吃苦精神的,至少出生于安徽绩溪的大学者胡适先生这么认为(他自己正是一头学海跋涉的“徽骆驼”)。他在1953年62岁生日宴上对到场贺寿的绩溪商会的同乡说:“要坚守徽骆驼、绩溪牛勤劳坚忍的本色”,并题写了“努力做徽骆驼”六个大字。研究古徽商的学者著作里,多把徽商比作“徽骆驼”,以此作为对徽商群体的一种褒扬和称颂。


史料载:明末清初,金声(字正希)抗清被俘于绩溪丛山关,他密令部属退守皖、浙边界的荆州山区,利用地形,封锁四岭,不降异族,要做“徽骆驼”,意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任劳任怨,跋涉不止,徽骆驼之名由此而来。的确,徽商能吃苦、能坚守是出了名的。流传于徽州地区的一则谣谚云:“今朝吃得苦中苦,好的日子在后头。四海为家任去留,也无春夏也无秋。”歙县芳坑江氏一门世代经营茶叶生意,到清道光年间,江有科父子“漂广东”做茶叶生意,历尽千难万险,终成一代茶叶巨贾。徽州盛产茶叶,产茶量很大。除少部分内销,大多均外销。当时对外贸易口岸只有广州一处,所以茶商不得不“漂”在广州,故称之为“漂广东”。你可别把那个“漂”字理解得那么闲适、那么浪漫,那绝不比骆驼负重穿行于沙漠戈壁容易。


徽州大山里的茶叶是如何运到广州的?徽商史志上不乏记述。如一则史料记载: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江有科的弟弟押运(此时江有科54岁了,身体很差,先前一般都是他负责押运)三万斤茶叶到广东。先要将茶叶运往屯溪,然后再运渔亭,这是水路;过渔亭后就是旱路了,挑夫们要走几十里比羊肠子还弯绕难行的山路,犹如水中的螺蛳爬行(故当地人称他们这些人为“螺蛳贩”)。尔后出安徽到江西。江西的路线是饶州(现上饶)、赣州、南安。江西过后便踏入广东境内,翻越大庾岭,到南雄,换水路到韶关;过韶关后,便要屁股着火似地赶往广州。这一路上前前后后少说也得两个月时间。多少挑夫累得吐血,有的甚而客死他乡。即便押运一趟,也如同“炼狱”一般。凡事坚持,凡事忍耐,是徽商世代践行的生活信条。


至于“绩溪牛”精神,在徽商中更是不乏体现。典型的莫过于绩溪龙川胡沄源一脉祖孙四代历经一百二十八年的茶商经营史。绩溪龙川人胡沄源少年家境贫寒,十来岁就到江苏东台县的一家茶叶店里做学徒,做“水客”。所谓“水客”,就是现在的销售员、业务员,负责茶叶推销、茶号物资采购,同时负责市场行情收集和市场调查。总之,是个需要“嘴勤、腿勤、手眼利索、脑瓜子灵活”的差事,费心还得费力。但胡沄源的“水客”一干就是许多年,后来自立门户,先后创立了“裕泰和”、“胡源泰”等历史上有名的茶号。他打工当“水客”是茶行里公认的“八脚猫”,自己经营茶庄时,“日当店面,夜宿店堂”,不辞辛劳,极尽忍耐。胡沄源死后,其子胡树铭继承家业,又添了“胡震泰”茶号,生意更加兴旺、红火。可到了第三代——胡树铭的两个儿子(茶号继承人)都不幸先后中年病逝。当此家族危难关头,胡家妯娌们勇敢地站出来,挑起“持家立业”的重担,颇有一些《红楼梦》里王熙凤、贾探春的格局和气派。当地人至今仍口口相传胡家妯娌们撑门立业的许多事迹,其心酸、委屈和无奈,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尤其是备受尖酸刻薄之人的挖苦、嘲讽和强人无赖们的欺凌盘剥,纵然有“绩溪牛”度量的人也难以承受,可这些小脚女人们都忍受了,挺过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绩溪牛”不仅是徽商男人的象征,徽州女人当也在内。


“徽骆驼”、“绩溪牛”的徽商精神,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其一,经商不易,商人要能吃得下千般万般的辛苦。这也正是商人(企业家)和商业经营活动的价值所在和受人尊敬的理由。鄙视商人和商业经营活动是错误的。过去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由于“重农抑商”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阻碍了中国商业的发展,延缓了中国商业文明的进程。其二,作为有担当的商人乃至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人们,须知经商要有智慧、胆识,更不能丢了徽商精神中“骆驼”的韧性和“牛”劲,那种不愿付出艰苦劳动,靠侥幸甚至巧取和豪夺来实现成功的心态和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也注定以失败告终。“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话在当下世界经济大变局下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