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破垄断引竞争网约车方有未来

2018-09-04 14:1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垄断企业能在其市场上保持绝对地位,是因为其他企业不能或者难以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

提要:

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垄断企业能在其市场上保持绝对地位,是因为其他企业不能或者难以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滴滴就是这样的垄断企业,它可以滥用垄断地位,阻碍他人的进入,降低服务标准,自行提高价格,获取垄断利润,从而阻碍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

如何监管,如何规范网约车健康发展,关停或限制网约车平台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方法也许是重新启动对它的反垄断案调查,将其拆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恢复市场本来应该有的样子,网约车方有未来,现在正是时候。

一、滴滴郑重道歉,反思并不能因此结束

女孩滴滴顺风车遇害案发生后,群情鼎沸,滴滴公司再一次站到风口浪尖,而上次空姐遇害的案件仅仅过去3个多月。

接二连三的事件,许多文章将矛头指向滴滴,认为这充分暴露出滴滴出行平台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和经营管理漏洞,反映出滴滴这样的平台公司片面重视追求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管理,安全底线一再丢失,对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敬畏心。要求网约车平台公司将“自责”落实到行动上,保障乘客安全和合法权益,切莫挑战法律法规和乘客安全的底线。很多人纷纷呼吁政府对网约车实行更加严格的管制,甚至关闭滴滴顺风车。

各地交通公安等部门纷纷约谈滴滴公司,并提出整改措施,要求各网约车平台公司要以此为鉴,全面审视自身安全管理工作。深圳市交委提出将进一步借助科技发展的力量,实现车载终端亮证功能,通过发挥广大乘客监督作用,倒逼平台加强生产管理。如滴滴公司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深圳市交委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对平台的联合惩戒、撤销经营许可证、APP下架、停止互联网服务、停止联网或停机整顿等措施。责令滴滴平台于9月底前完成包括停止滴滴在深圳的顺风车业务等4项整改工作,以保障乘客合法权益。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滴滴公司8月28日郑重道歉,称滴滴不再以规模和增长作为公司发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为核心的考核指标,组织和资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体系倾斜;对顺风车业务模式重新评估,在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无限期下线。

事已至此,看看整个事件,反思并不能因此结束。

二、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消费者地位一落千丈

毫无疑问,滴滴的出现是共享经济这一新模式的代表之一,许多人不会忘记前几年网约车刚刚出现的时候风生水起的景象,当时还有快的、优步等,各家公司使出浑身解数,为占领市场,争夺乘客,竞争达到白热化,这个阶段,也是乘客乘车感受最好的时候,无论是接单的速度,车辆的舒适度,司机的热情度,都远远超过传统的出租车。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这种感觉一步步在消失,到现在,很多人已不叫网约车了,即使叫了,它的服务与出租车已没有什么区别,很多司机退出了网约车,难怪叫车又成难题。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正发生变化,仔细想想,本来一顿期待的大餐却慢慢变成馊饭,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是从几家网约车平台只剩下滴滴开始的,凭借资本的优势,滴滴一家独大,随后问题越来越多,其高市占率背后的巨大安全风险也开始为公众所诟病,接二连三的命案让滴滴苦果难咽。

短短几年,滴滴吞并了其他竞争对手,再也没有牵制的力量,可以独享市场垄断地位的种种好处,自定规则,甚至为所欲为,其结果是可以不在乎乘客的感受与安全,价格越来越高,乘车环境越来越差,打车越来越难。垄断的利益滴滴独吞,坏处全让消费者承担,这不是共享汽车的初衷。

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消费者地位一落千丈,不再成为滴滴讨好的对象,一旦市场到手,企业不必再为优化自己的服务质量而努力,乘客的安全问题更不在议事日程之列,一门心思想的就是讨好资本,讨好监管者,与其命运相关的乘客反而成了无足轻重的第三方,于是,滴滴除了网络约车功能,跟以前的出租车没什么两样,生生地做成了第二个出租车集团,结果就是强制垄断,供给不足,价格上涨,价格管制,服务变差。

三、为什么偏偏好经被念歪了呢?一切都源自垄断开始

网约车本不应该这样。

网约车所代表的共享经济,被公认为是当代最具开创性的市场发明之一。

共享经济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等。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共享经济的五个要素分别是:闲置资源、使用权、连接、信息、流动性,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最优匹配,实现零边际成本,要解决技术和制度问题。

对网约车的简单理解,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一个平台,将私人闲置的汽车与时间,通过网络平台与陌生人共享,并从中得到相应报酬。这对于许多私家车主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无论是补贴家用,还是重新就业,都为许多人打开了一个新的谋生之路。闲置资源被充分利用,大大提高社会总效益。对于乘客而言,除了出租车外,又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而有选择就会有更好的服务质量,也会有更优惠的价格。理性的经济人告诉我们,人人都会从自身的利益考虑,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通过无形之手,促进整个社会利益的提升。因此,无论是对平台开发者,还是对司机与乘客,网约车都是一个三方受益的好事,可为什么偏偏好经被念歪了呢?一切都源自垄断开始。

滴滴凭着强大的资本而非服务质量,以不正常的烧钱手段迅速占领市场,将竞争对手一个个挤掉。2015年2月,合并快的;2016年8月,收购优步中国,今天的滴滴,已经绝对垄断了网约车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成立以来,滴滴已经完成了20轮融资,总额超过240多亿美元。滴滴一家独占市场,已经构建起强大的护城河,没有人能挑战。看看近期的美团,尽管其目的不是为了挑战滴滴,但依然受阻难以进入这个行业。

有道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绝对的垄断必定导致绝对的恶。当滴滴成了一个巨无霸,它就可以凭借垄断地位裹挟一切,任何人对它都无可奈何。

四、重新启动反垄断案调查,将其拆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经济学将垄断称为一种经济现象,它是竞争的对立物。一般分为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卖方垄断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买者垄断则刚刚相反。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结合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垄断行为是指:排除、限制竞争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垄断市场就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或极少数厂商的市场组织。

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垄断企业能在其市场上保持绝对地位,是因为其他企业不能或者难以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滴滴就是这样的垄断企业,它可以滥用垄断地位,阻碍他人的进入,降低服务标准,自行提高价格,获取垄断利润,从而阻碍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因此,打破垄断成为必然选择。

反垄断有绝对的合法性,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定美孚石油公司涉嫌垄断,予以拆分,由此开了拆分大企业的先河。

上世纪80年代,著名的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因为垄断美国的电话业务,被美国司法部以反托拉斯法强制拆分成8家公司,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反垄断实践之一。美国电信业从此进入了竞争时代。

1997年10月开始,微软牵涉一系列反垄断案件。1997年10月,美国司法部指控微软垄断操作系统,将浏览器软件与视窗操作系统软件非法捆绑销售。1998年10月,涉及微软的反垄断案正式立案。

2004年8月27日包括旧金山和洛杉矶在内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多个城市政府联合对微软公司提起诉讼,控告其滥用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的垄断地位,对商品制定不合理的价格。

此外,微软公司也在世界其他地方遭遇反垄断诉讼。2004年12月22日,欧洲法院勒令微软立即执行欧盟委员会于3月份做出的反垄断处罚,改变其商业操作模式,剥离视窗操作系统中捆绑的媒体播放器软件,向竞争对手开放一些软件的源代码。

在国内,多次拆分电信是最好的打破垄断的案例。第一次拆分中国电信:1999年2月,原中国电信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第二次拆分中国电信:2002年5月,原中国电信拆分成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第三次电信重组:2008年5月,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为新中国联通,原中国联通C网剥离给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这些巨无霸企业拆分后,垄断被打破,竞争被引入,创新重新受到重视,而受益的是消费者。

其实,早在2016年8月,商务部已对滴滴进行反垄断调查,约谈滴滴出行。商务部最后一次就滴滴收购Uber发表言论是在去年7月27日。当时商务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透露:“商务部反垄断局已多次约谈滴滴出行,也正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经营者集中申报办法》和《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调查处理暂行办法》对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合并案依法进行调查。”2年过去了,反垄断调查依然无果。

两年时间,滴滴已经成长为中国网约车领域的巨头,可是也正是这2年时间,这家曾经风头正劲代表共享经济的创新型公司,如今成为千夫所指的公司。如何监管,如何规范网约车健康发展,关停或限制网约车平台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方法也许是重新启动对它的反垄断案调查,将其拆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恢复市场本来应该有的样子,网约车方有未来,现在正是时候。

(作者系经济学者)

编辑: 陈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