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视野 > 

图书二维码成摆设,大家一起来“背锅”

2018-09-06 08:19 来源:东方网
图书二维码大多成摆设,这听提来很难让人理解。

二维码,正如雨后春笋般强势渗透到图书出版领域。记者在三联书店随机抽取了100本图书,书中附着二维码的占到了四成。二维码技术以其简洁的视觉呈现、便利的使用方式和丰富多样的信息承载,俨然成为图书出版的新利器。但与此同时,也不可否认,时下图书所附的二维码,大多只是宣传噱头,内容尚需更有“真心实意”。(9月3日《北京青年报》)

图书二维码大多成摆设,这听提来很难让人理解。在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时代,扫码,已成为多数人每天的“规定动作”,好多事情都需要靠扫码来完成。而轮到图书,哪怕是扫扫图书或图书视频附加在每一个章节中的二维码,也该属于常态吧?遗憾的是,扫二维码恰恰“卡”在了图书上。

图书二维码多成摆设,给出的主要原因是,在附着二维码的图书中,绝大多数的二维码仅仅作为简单的广告通道——扫描二维码可关注出版社公众号或作者公众号,只起到导流的用途。为数不多的能够直接提供实质内容的二维码,则集中在实用性较强的美食、教育、旅游等题材,明显具有导购的意图。而且,如果二维码中可以听看视频或音频,出版方就需请运营商进行技术维护,并为此付费。对此,无论出版方是通过资源置换还是购买技术服务,都会抬高图书成本。

如此看来,还是出版方嫌成本高,无意把二维码中的内容打造成更可读的内容,或者干脆应付了事,故意让二维码成为摆设。就是说,出版方在引导读者阅读方面,还缺少些责任、真诚、情怀,没有把获利与责任感结合好,只想把图书出版当成赚钱的手段。这当然需要出版方反思,多做一些有益于民众阅读之事,少做那些噱头宣传,以提升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图书出版更受益于读者和社会。

出版方缺少情怀和责任,看似二维码多成摆设的主因。不过,另一个原因也值得反思。大多读者不认同图书二维码,从记者在三联书店内随机采访的一些读者,就可见端倪。当被问到是否会关注图书所附二维码时,只有两名学生读者表示会经常使用图书上的二维码来观看视频、辅助学习,但她们对书附二维码的使用和关注也仅限于教辅书籍。

虽然学生侧重于教辅书,对图书二维码多少还关注一些,但其他群体就对二维码漠,连关注都谈不上。可见,如果把图书二维码多成摆设的原因都推给出版方也不客观。出版方当然要推出内容新颖、有趣、能满足读者需求的延伸性阅读产品。可是,就算提供的阅读附加值很高,就一定有人愿意扫码延伸阅读吗?答案恐怕是:未必。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有利于读书的新方式不断,如共享图书、快闪书店、不打烊书店、休闲读书吧、书+×平台等雨后春笋般涌现;网络阅读也变成了“时尚”。就是说,读书的方式无限延伸,可阅读的书籍众多。但阅读“正品”书后,还有多少人再愿意扫码去延伸阅读那些未知的内容呢?我国读书人的数量一直未有显著提高。在每人年均阅读不到5本书,且年满18岁的成年人中有63%一本书也没读过(包括纸本书和电子书)的条件下,再奢谈阅读后再扫二维码延伸阅读,恐怕是一厢情愿。

这不是为出版方开脱。出版方当然要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吸引读者延伸阅读。可是,在读书人数不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还要求仅有的一部分热爱阅读的人去延伸阅读,就显得很不现实。是的,面对图书二维码成摆设,所有人都该反思。在构建“书香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读书人数太少这个问题。由此,图书二维码成摆设的这个“锅”,还是大家一起来背吧。

编辑: 陈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