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改善民生必须依靠市场化改革

2018-09-11 10:06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必须依靠市场化改革。所谓市场化,要害就两点:其一,保护人们的劳动成果,这就是保护产权;其二,不要捆绑人们的手脚、限制人们赚钱发财。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必须依靠市场化改革。所谓市场化,要害就两点:其一,保护人们的劳动成果,这就是保护产权;其二,不要捆绑人们的手脚、限制人们赚钱发财。


如何认识经济衰退,主流经济学认为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政府花钱可以弥补有效需求。


可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怎么会需求不足呢?


答案在于,欲望不是需求,有支付能力的欲望才是需求。你想要他人的东西,可是他人凭什么给你呢?你得拿东西跟他人交换,才能获得你想要的东西,才能满足你的欲望。


但是钞票也不是需求。如果没有产品和劳务做支撑,钞票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人们之所以接受钞票,是看上其后面的商品和劳务,因此钞票背后的商品和劳务才是需求。而商品和劳务是生产的问题。因此离开了生产,我们无法谈论需求。


离开生产,无法谈论需求。关于这个问题,还可以用萨伊定律来给出说明。


孤岛上的鲁宾逊,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摘不到果子就没果子吃,抓不到鱼就没鱼吃。来了一个星期五,他们可以分工,例如鲁宾逊负责摘果子,星期五负责抓鱼。他们不必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了,但是生产仍然是消费的前提。罗宾逊摘不到果子就没有鱼吃,因为星期五不会白送鲁宾逊鱼。同样,星期五抓不到鱼就没有果子吃,因为鲁宾逊不会白送星期五果子。


这就是萨伊所说的供给创造需求。所谓供给创造需求,绝不是字面上理解的那样,生产果子就产生了对于果子的需求,生产鱼又产生了对于鱼的需求,而是生产果子产生了对于鱼的需求,生产鱼又产生了对于果子的需求。这才是供给创造需求的正确含义。


所谓需求问题,其实是生产的问题、供给的问题。本来没有产能过剩这回事,有的只是产能错误,是多的多了,少的少了。为什么果子卖不出去?是因为鱼抓少了。为什么鱼卖不出去?又是因为果子摘少了。一种东西多了,是因为另一种东西少了,少的那个东西无法与多的那个形成交换。因此要克服经济衰退,不只是解决那个多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解决那个少的东西。


那么那个少的东西是什么呢?官员不知道,学者不知道,只能让企业家拿着自己的钱在市场上试错,把它发现出来。因此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只能靠市场化改革。


发钞票只是在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后面添一个零,但是并没有增加商品和劳务,因此不能增加有效需求。政府花钱呢一般来说,从长期看,也不能增加有效需求。


宏观经济学有一个重要的核算公式,GDP=C+I+G,其中,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购买。表面上,C和I少了,把G弄上去就可以了。可为什么私人不消费?因为没有收入。有收入没人不消费的。为什么没有收入呢?因为私人不投资了。又为什么私人不投资呢?因为不赚钱嘛!私人都不赚钱的事,政府能赚钱?不赚钱的投资能促进经济增长?


什么叫经济增长?教科书讲得复杂,其实也可以讲得通俗些,就是投出去的钱能赚钱,每投出去1元钱,能赚回来1厘钱,那么就是经济增长。反之就是在消灭财富,消灭增长。


所以,靠政府花钱也是不能真正避免经济衰退,维持长期经济增长的。


这当然不是说就完全否定政府投资了,而是政府只能投资市场不愿意去做的东西。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必须依靠市场化改革。所谓市场化,要害就两点:其一,保护人们的劳动成果,这就是保护产权;其二,不要捆绑人们的手脚、限制人们赚钱发财。有了这两条,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就会发挥出来,经济自然会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无疑是无比正确的。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教授)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