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大家 > 

应警惕相信“因财施教”背后的现实土壤

2018-09-14 17:47 来源: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确实有教师根据家庭条件“因财施教”。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网络上有那么多家长在当地教育部门解释之后仍然相信幼儿园是在“因财施教”。

“你家是自购房还是租赁房?你家户型是什么样?你家房价是多少?”近日,这样一连串跟“房”有关的问题出现在了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童梦可园幼儿园(4)班下发的《“我的小区”主题调查表》中,经由社交媒体发布后迅速引起热议。网友吐槽,“这是描述我的小区,还是描述我家的经济状况?”

当地教育部门回应,这项调查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自己周边的环境,主题内容包括让孩子熟悉小区的名称、历史演变、户型的大致形状、住址的安全行走线路图、小区配套的服务设施等。在设置选项时,由于班主任考虑欠妥,设置不当引起误解。目前该幼儿园已经终止了此主题活动,并向家长致歉。

调查表上的内容过于涉及隐私,比如“是自购房还是租赁房”“我的家在2018年每平米的价格”等等,这些都容易让人以为是在做家庭资产的调查。去年上海一所学校在幼升小面试时,要求家长做一份内容包括填写爷爷奶奶的学历、工作单位等信息的问卷调查,被网友批评为“查三代”,当时也曾引发轩然大波。公众质疑背后的担忧其实是一致的,就是担心老师因为家庭条件等外在因素区别对待自己的孩子。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确实有教师根据家庭条件“因财施教”。不少网友提供了例证,比如“有的老师开学第一天追出来看家长开的什么车,问孩子爸妈什么工作,还有直接要东西的,不给就给孩子穿小鞋”“准备给孩子报个英语班,老师一顿狂问,做什么工作,在广州租房还是买房了……像调查户口一样,现在人都怎么了?”

这与教师节期间一些家长花式求关注是一个道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开展的一项涵盖农村至一线城市,从学龄儿童到大学生的2000位学生的家长的调查显示,问候信息、送贺卡和送孩子手工作品,是他们在教师节感恩老师的最常见方式(53.2%),主要目的是希望老师多关注照顾自家孩子。身边通过送礼物、登门拜访、请客、协助班级事务和给老师及其家人提供生活便利等举措,求教师关注孩子的家长多达79.2%。虽然不少家长也坦诚这种花式求关注的做法让自己受到了困扰,但是依然不敢怠慢。

因此,问题的根本并非在于一家幼儿园通过调查房产信息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而是这种违背教育初衷的做法,使得在社会层面本就脆弱失衡的家校关系、老师和家长关系又一次发生信任危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网络上有那么多家长在当地教育部门解释之后仍然相信幼儿园是在“因财施教”。

相信“因财施教”背后的现实土壤值得警惕。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理应对学生一视同仁,将学生家庭情况与教学态度捆绑,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孩子,长此以往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怎样的种子,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何种影响,不言而喻。而家长因种种现象产生的对教师的不信任,也必然会反过来影响到良好家校关系的营造。其中隐藏的恶性循环,将以伤害孩子正常受教育权利为代价,对此不得不防。(来源:光明网)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