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两种不同的商品价值理论

2018-09-18 09:1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奥利地经济学派宣称是一门不需要数学知识也能掌握的经济学,它反对以经验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经济现象,它从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出发,得出了商品价值决定于商品效用与稀缺性的正确结论。两种对立观点的冲突,看似是一个平淡无奇的话题,却会由此导致截然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以致不同的经济政策,由此决定亿万人的生活。

奥利地经济学派宣称是一门不需要数学知识也能掌握的经济学,它反对以经验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经济现象,它从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出发,得出了商品价值决定于商品效用与稀缺性的正确结论。

通常人们认为商品的价值和生产它的成本是存在联系的,成本高价值也高,成本低价值也低。因为很早以前的经济学教材是这样教我们的,后来引进的所谓西方经济学教材也是这样教学生的。

但是,有些经济学家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倒坚信:商品的价值和生产它的成本关系不大。

两种对立观点的冲突,看似是一个平淡无奇的话题,却会由此导致截然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以致不同的经济政策,由此决定亿万人的生活。

这些坚持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商品的价值由它的效用与稀缺性决定,即由边际效用决定。核心意思是,消费者认为一件商品值钱,它就值钱;消费者认为它不值钱,它就一钱不值。

比方说,一个包子对一个饥饿者而言,它的价值很高。如果这位饥饿的先生连吃二十个包子,后面的包子对这位先生来说,价值就越来越低。如果这位先生有一屋子包子,对他来说再增加包子已经没有意义了,新增的包子对他而言变得“一文不值”。

这个时候,无论你如何苦口婆心劝说这位先生,说这白白的包子做出来真不容易,它用了多少面粉,花费了师傅多少功夫,应该卖给你多少钱一个,这位家里拥有一屋子包子的先生都会对你翻白眼:你花了多少成本关我什么事。

可见,商品的价值的确与生产它的成本关系不大,而是由它的效用和稀缺性决定。一颗人工挖出来的钻石的确花费了不少成本,但它并不会因此比露天捡到的钻石的价值更高。无论投资建矿的成本,还是采矿工人的劳动成本,都不会决定钻石的价值,钻石的价值由市场中的消费者决定。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早就注意到这个现象:一杯水对河边的人没有什么价值,但对沙漠中行走的人来说,有时候比黄金的价值还高。可惜的是,后来的不少经济学家们忽略了这种现象的重大意义。

包括今天在各个国家大行其道的各类主流经济学家们在内,他们忘记了亚当·斯密提到的常识,以一种较为奇怪的姿势观察经济现象——他们开始对整个经济体进行宏观观察,用复杂高深的数学知识在整体均衡中分析出,一个经济体的劳动力成本是多少,投资是多少,GDP是多少。

可是,这种整体上的静态分析完全可以说是“事后诸葛亮”,它只能看到某种结果,而这种结果可能无穷多。因为真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纷繁复杂,就像天上的云卷云舒,我们通过镜头定格的每一幅画面,虽然壮美漂亮,但它不过是风云不断变幻中一刹那的状态,并不能用于完整分析大气流动规律。以这种静态的宏观观察分析所得的结论来认定商品价值与生产成本的关系,就如同这样的笑话:别人开枪是指哪打哪,他开枪是打哪指哪。

两种对立的商品价值理论,会产生不同的后果。认为商品价值由成本决定,就会进一步推论出政府扩大投资会推动经济增长等。如果政府扩大投资会推动经济增长,那么不断提高税率和超发货币就具有了正当性,最终窒息市场。

而从商品的消费者主观价值论出发,会推论出利润来自于企业家的判断、组织生产是一种具有风险的价值投资、人为操控货币利率会传递错误生产信号导致经济危机等一系列洞见式的结论。这些结论源自对个体的人的消费行为的认定,及由此进行的逻辑推理,不需要任何煞有介事的宏观观察及均衡分析,结论却与真实世界中发生的事情如此吻合。

这种坚持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观点,来自于奥地利经济学派。奥利地经济学派宣称是一门不需要数学知识也能掌握的经济学,它反对以经验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经济现象,它从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出发,得出了商品价值决定于商品效用与稀缺性的正确结论。(作者系深商研究会副秘书长)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