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为基层工作减负增效

2018-10-23 10:02 来源:深圳特区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严格控制督查检查考核的总量,改进方式方法,注重工作实绩,并对督查检查考核的事项进行专项清理。此举引发基层干部群众热烈反响,不少人认为这将为基层工作减负增效,切实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漫画:冯大美

引子: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严格控制督查检查考核的总量,改进方式方法,注重工作实绩,并对督查检查考核的事项进行专项清理。此举引发基层干部群众热烈反响,不少人认为这将为基层工作减负增效,切实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本期思与辨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主持人:赵鑫

■嘉宾:和静钧(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王军辉(西南财经大学反贫困政策实验室副主任)

事实证明,过多过滥的督查检查考核不仅会增加基层单位的负担,还会使政策执行和落实的效果大打折扣

主持人:您认为督查检查考核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和静钧:督查检查考核是科层管理体制下,上级对下级实行目标管理过程中必有的压力型配套措施,没有足量与科学的督查检查考核,基层工作容易陷入休眠式的懈怠状态。然而,督查检查考核过于泛滥,就会使基层工作导向异化,从如何做好工作,转为如何应付督查检查考核,形式主义代替了工作实绩。另一方面,督查、检查、考核有重叠的部分,统筹不够,重复工作量就会变大,增加基层不必要的工作量,令基层苦不堪言。

李长安:从目前来看,主要包括:为对付各种督查检查考核,许多基层单位不得不频繁地填写报表,一天要上报数十份报表;迎接各部门检查、验收,对于地处偏远的基层单位,还要“照顾好”检查团的食宿问题;还有一些基层单位为了迎合检查考核,材料摆满一间屋子,其实多为一些闭门造车的虚假材料,不仅不利于工作,反而滋长了形式主义之风。事实证明,过多过滥的督查检查考核不仅会增加基层单位的负担,还会使政策执行和落实的效果大打折扣。

王军辉:目前督查检查考核普遍存在数量多、频率高、检查主体多样、检查标准不一等问题,另外,还有些督查检查是走形式走过场,目的并不是检查基层工作的实际进展,而是通过设置督查检查项目来给本单位争取更大审批权力。目前精准脱贫中,检查过多的问题暴露得更为明显。一个普通的乡,就有中央、省、市、县、第三方、扶贫工程单位、纪委等各级层层反复检查,基层花费大量精力用于应付和迎接检查,影响到基层干部的有效工作时间和精力,打击基层干部的士气,并且不同部门提出的要求经常不一致,基层整改方向难以明确,通过督查检查来改善基层工作的目的也难以达到。另外,设置督查检查项目为本单位争取权力所带来的问题更为严重,不仅督查检查项目本身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更让基层工作因为检查过多变得畏首畏尾。

在政策一统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张力没有缩小以及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替代性手段出现之前,仅靠行政通知无法达成长期减负和提高基层工作绩效的目的

主持人:《通知》指出要“大幅度压缩数量,对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要减少50%以上”,您怎么看这一措施?这将产生哪些影响?

和静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释放基层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能创造性地完成上级层层分解下来的任务。当然,单个事项的耗时与重要性不同,光是从数量上减少50%,可能意义不太大,因为上级与下级的理解会出现偏差,比如上级希望去掉小事项,保留较为重要的大事项,以保持足够的压力,而基层则希望去掉耗时耗力又不易出成果的事项,以得到真正的压力释放。因此,在具体落实“50%以上”这一指标时,最好以该简化的简化、可以不考核的不列入考核事项等方式来“减负”,否则最后可能变成“以形式主义为形式主义减负”,最终将冒出更多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李长安: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都是典型的基层单位,由于层级较低,往往最容易成为上级单位督查检查考核的对象,也是负担最重的单位。《通知》要求对他们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减少一半以上,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层单位饱受督查检查考核泛滥之苦。只有大力压缩那些无谓的督查检查考核,才能切实给基层减负,充分释放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王军辉:这一措施针对性强,出台的时间点也非常及时,有助于减少检查考核工作对基层工作的干扰,让基层干部、企业和学校把更多精力用在实际工作业务上,释放工作活力和激情,提高工作绩效。但这一措施的实际效果仍然有待观察。检查考核量多频高等问题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一统与具体情况差异较大之间的张力导致的,督查检查考核实际上是上级政府纠正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主要手段,在政策一统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张力没有缩小以及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替代性手段出现之前,仅靠行政通知无法达成长期减负和提高基层工作绩效的目的。因此,希望能看到进一步的配套措施出台,尤其要有效缩短行政管理的层级链条,增加对各项工作的信息公开和外部监督。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开展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也是防止督查检查考核泛滥的有效途径

主持人:《通知》中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和静钧:《通知》中要求对事项实行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制度。这有利于遏制下放事权过程中出现的中间膨胀问题,而事实证明,大部分基层事项杂多,多是由于中间科层的重复设置引发。可以说年度计划与报备审批制度,就是针对中间科层事权设定过多的反制措施,这将成为基层工作减负增效的有力保障。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也属于事权的范畴,事权下行,而在中央垂直管理的机构改革背景下,财权必然上行,所以只有“干事”与“监督干事”相对称、相支持,事权与财权的矛盾关系才能得到缓和,工作的效能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计划与报备制度就是让“监督干事”也进入制度的笼子里,使其不是单一的施压者,也是承压者。

李长安:《通知》提出,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科学合理设置指标,体现差异化要求,避免“一刀切”、“一锅煮”,这是完善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又一大亮点。事实上,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开展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也是防止督查检查考核泛滥的有效途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还有助于改善和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补齐短板、改进工作,当然对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也有更科学和更完整地把握。

王军辉:《通知》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以身作则减少督查检查考核项目,可谓抓住了目前督查检查考核项目泛滥的源头。督查检查工作往往是上级机关一发而下级机关动全身,并且下级机关往往层层加码,为了减少基层出错的概率,会反复检查督查,从而大大加重了基层迎检的工作量。中央和国家机关以身作则,则卡住了督查检查的源头,有助于切实减少部分督查检查项目。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