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观潮 > 

国际锐评 | 进博会释放三重利好,世界将长久受益

2018-11-12 08:24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锐评
11月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闭幕。6天时间里,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这样的经贸成果,在世界经贸史上是罕见的,难怪各国参展商们纷纷表示“不想说再见”、“明年还会来”……

11月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闭幕。6天时间里,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这样的经贸成果,在世界经贸史上是罕见的,难怪各国参展商们纷纷表示“不想说再见”、“明年还会来”……


进博会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举办的,“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从首届进博会取得的成果来看,充分证明了习近平主席的判断,即“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它所释放的三重利好,将让世界长久受益。

首先,进博会促进开放,助力贸易自由化与世界经济增长。“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在当前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将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均从4月预计的3.9%下调至3.7%。世界对此倍感焦虑,渴望有新的机遇来开展自由贸易,给复苏乏力的经济注入动力。


在这关键时刻,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契合了各国发展所需,为开放合作搭建了一个新平台。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有52次提及“开放”,所提出的“坚持开放融通,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创新引领,共享创新成果”等主张,让世界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助推经济全球化的决心与行动。可以说,本届进博会的规模之大、展示水平之高、成果之丰,给更多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对此,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合设机构——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冈萨雷斯评价说:“进博会是独一无二的博览会,它是国际贸易实现双赢的最佳例证。”

其次,进博会凝聚共识,推动全球在应对重大经贸问题上相向而行。与世界上其他进出口博览会相比,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一个“不一般”之处就是:它不仅举办会展,还就当前全球经贸重大问题展开探讨。展会期间,虹桥国际经贸论坛聚焦“开放、创新、投资”这三个与贸易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议题,邀请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代表进行对话交流,达成“开放才能使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持久发展”、“创新经济模式、拓展贸易方式、激发贸易活力”、“为促进国际投资探求创造性解决方案”等共识。此外,国际财经媒体与智库论坛、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发展大会等,都积极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这种思想的启迪与碰撞,使得进博会成为凝聚国际社会共识的一个新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全球在应对重大经贸问题上相向而行。


更重要的是,进博会展现出“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使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个生动实践。展会期间,发达国家带来了“高精尖”的技术和产品,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则展示了各具特色的食品农产品、服装、日用消费品等,各自收获了商机与市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这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的主张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对此,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评价说:“这是一场既让发展中国家得益,又让发达国家获利的盛会。”


按照计划,进博会将年年举办下去。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签署参加第二届博览会的协议。这说明:进博会作为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与欢迎。未来,为进一步扩大开放、让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中国将在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等五方面加大推进力度;未来15年,中国预计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这一切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所评价的,“中国正在建设通往世界之桥、通往繁荣之桥和通往未来之桥”。

(作者:国际锐评评论员)

编辑: 高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