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推动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

2018-11-13 09:4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实体经济承载着就业、税收、出口和产业链,是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和优质资本的主要承载平台,可以说,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提要

实体经济承载着就业、税收、出口和产业链,是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和优质资本的主要承载平台,可以说,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广东没有消极观望、踌躇不前,而是率先出手,极富针对性和创造性地制定和出台“实体经济新十条”。接下来广东要牢牢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切实抓好抓实“实体经济新十条”落地工作,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政府引导服务,保证具体举措实施的公平性,在持续降成本中发展壮大我省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A

发展实体经济,要落实在“实”策上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一个大国,特别要想做到强国,实体经济是最重要的,什么时候都不能够脱实向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先进制造业,只能靠自己,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己创新去争取。希望我们所有的企业都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参加广东人大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广东要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并进一步指出,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广东要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广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为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实到广东的工作实践中,今年6月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决定》,明确了要通过筑牢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等七方面政策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但再好的政策也必须通过落地实施才能发挥作用,实体经济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在“实”上:有具体的产品(而且很多是有形的制造业产品),有很大的实物投入(人工、水、电、气、油、厂房租金、运输、融资等等),有完整产业链发生过程(上游购入、下游售出、零部件采购、研发、市场营销等等),类似的诸多特征意味着实体经济发展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极大,特别是生产经营成本存在着惯性的上涨趋势,而大部分实体经济都是高度竞争的行业,若是没有独特的核心技术,其利润是很微薄的。在当前要素成本不断高企的背景下,外部需求不断恶化的条件下,很多传统的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而这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贡献了超过半数以上的就业和税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证;实体经济若是大面积经营困难,无疑将给国民经济造成致命性伤害。

因此,贯彻发展实体经济的举措也必须足够“实”,虽然很多实体经济的成本上升是由当前我国的要素或资源市场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无可作为。实际上,由于很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要素类成本仍与政府有关,政府在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潜力要挖,通过深化改革继续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涉企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清理各类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降低用能和物流成本。

近日,省政府正式公布《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简称“实体经济新十条”),“实体经济新十条”从降低企业税收、用地、社保、融资等成本到支持重大项目、新兴产业落地发展等方面,推出10个方面61项政策措施帮助制造业企业降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文件一公布,便在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

“实体经济新十条”聚焦企业发展面临的新痛点、新堵点、新难点、新热点,极富针对性地将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落地、落实、落好。

B

降成本是“标”,优化营商环境是“本”

“实体经济新十条”重点围绕基层和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用地保障、用地价格优惠、工业厂房分割登记、项目审批等问题,在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强化重大产业项目服务、降低工业企业用地成本、盘活工业企业物业资产和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运输、融资成本等方面提出了一批针对性更强、支持力度更大、更加务实管用的新举措。据省政府相关发言人介绍,自去年8月实施“实体经济十条”以来,广东聚焦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已累计为企业直接减负近千亿元。据测算,“实体经济新十条”实施以后,2018年至2020年可累计为企业直接降成本超2000亿元。接下来全省各地将在“实体经济新十条”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更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形成省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大政策合力,让企业得到更多支持、更大实惠。

毫无疑问,降低企业税收、用地、用工、用电、运输、融资等生产经营成本,一定有助于企业利润的转正和提升,这对当前处于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国外市场需求萎靡的企业而言,肯定是巨大的政策扶持和信心鼓励。但比这些更具深远意义的是,这些举措实际上也在为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而进行探索,可以肯定的是,这十条政策会有很多被以制度化的安排固定下来,因为无论何时何地,发展实体经济都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立身之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不是更大地或更强地发挥作用,而是要更好发挥作用。如何才能“更好”——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最不该缺的“位”。

更进一步看,除了降低企业税收和一般性生产成本,“实体经济新十条”还推出了多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举措,包括压缩开办企业时间、全面推广应用“粤省事”办事平台、对省权限范围内的12类工业产品实行“先证后核”审批模式、4类工业产品实行“承诺许可”审批模式等等。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关键在于政府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必然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涉企的非必需性的管制、审批往往衍生出寻租漏洞,也是腐败的高发地。此时的减、简、放,有助于进一步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政府做到,该做的就一定要做好,不该做的就坚决不做。从长远看,降成本是“标”,优化营商环境才是“本”,在经济下行压力的倒逼下,要做到标本兼治,不断推动营商环境的改善。

C

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才有“疗效”

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是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也是广东的突出优势,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当前我省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不一样的国际国内形势:国际上面临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引致的高端制造业“回流”和欠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分流”压力,国内面临着企业运营成本攀升、资本“脱实向虚”、创新发展能力不足、民间投资放缓等一系列复杂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分布广泛、数量庞大的传统制造行业里的民营企业,在内外压力夹击和市场冲击下,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民企难,经济发展一定不会好,广东省积极深入调研和分析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的难题,挖掘政府能做到的“有所为”的潜力,充分考虑企业诉求,精准施策,创新施策,出台的这些富有针对性、覆盖面广、支持力度大的措施,将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增创广东营商环境新优势。

从产业发展导向和政策激励看,“实体经济新十条”除了对传统实体经济精准降成本外,还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方向的万亿级制造业新兴支柱产业培育予以重点支持,这些产业是广东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广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对这些产业的标志性重大项目落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兼并重组、颠覆性创新成果转化将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广东省产业基金等给予重点支持,力争以上七大产业成为我省工业经济主要增长点和产业发展重要支柱。这也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上述七大制造业新兴产业规模大、效益好、技术领先、产业支撑带动强、资源消耗低,代表着一国或一地区的制造业最高水平,也是当今全球制造业强国角力的主战场。

要落实好“实体经济新十条”,需要各地区各部门抓紧修订完善配套措施,心无旁骛抓落实,一心一意求实效,特别要注重的是,要保证政策措施实施的公平性——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混合制企业,不论是民企还是外企,不论是制造类实体经济企业还是非制造类实体经济企业,只要符合适用这些政策,都要平等地对待,一视同仁,让其公平地使用和享受。因为政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最大也最重要的是提供“公平竞争”这个无形的、看不见却又感受得最切实的公共物品。若是好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造成了歧视性偏袒或不公平竞争,就变成了舍本逐末,反而损害了营商环境的优势。

实体经济承载着就业、税收、出口和产业链,是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和优质资本的主要承载平台,可以说,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但问题是在当前严峻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下,如何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当前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困境,有些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形成的,但也有不少是非市场机制导致的成本高企,而后者正是政府政策助力实体经济降成本的发力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实也是降低供给侧的各类成本。对广东而言,“三去一补一降”的重要发力点是降成本和补短板,这道加减法是套组合拳,但从地方政府所能施展的政策空间看,降成本大有可为,大有潜力可挖。降一分成本,多提升三分利润,只有实体经济领域的企业活力足了,动力强了,经济才能好,人民才能好,政府才能好,社会才稳定。形势所迫和主动改革背景下,广东没有消极观望、踌躇不前,而是率先出手,极富针对性和创造性地制定和出台“实体经济新十条”。接下来广东要牢牢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切实抓好抓实“实体经济新十条”落地工作,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政府引导服务,保证具体举措实施的公平性,在持续降成本中发展壮大我省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副主任)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