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以现代工匠精神建设质量强国

2018-11-13 10:05 来源:深圳特区报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和文化,它与特定国家传统、制度、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有着相当大的关联。中国现代工匠精神摈除了以往工匠精神的狭隘消极属性,平等精神和人类关怀是中国特色工匠精神的先进之处。

提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和文化,它与特定国家传统、制度、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有着相当大的关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工匠精神就是质量提升之钙,缺少工匠精神作支撑,就难以建设质量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要“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他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从1978年中国设立首个“质量月”,到今年已经有40个年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全球瞩目的制造业大国。这几十年里,中国始终未变的是对质量的重视。如果说改革开放后二三十年重视质量,是为了复苏经济打开市场,快速实现由内向的计划经济向外向的市场经济转变。那么近十年,重视质量,则有了新的使命和目标——实现从制造大国到质量强国的转变。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由此可见,微观上,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宏观上,质量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影响力,更关系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梦能否最终实现。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和文化

如何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小到产品工艺生产销售服务环节,大到国家政策激励和管理监督机制,都是应对之策。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始终是一切实体性东西的本质”。新时代劳动者是否拥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敬业态度、精业能力和奉献精神,非常关键。因此,质量强国建设,也是人才培育建设,除了众所周知的加强技术技能、培育创新能力以外,必须加强工匠精神培养,“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义务和职业意义教育。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和文化,它与特定国家传统、制度、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有着相当大的关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工匠精神就是质量提升之钙,缺少工匠精神作支撑,就难以建设质量强国。

中国工匠精神及其意涵

中国工匠精神,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忘记本来,一味吸收外来,不是科学的中国工匠精神。固守本来,不吸收外来,不面向未来,不是建设性的中国工匠精神。中国工匠精神是一种理性的、建设性的、经受得起时空与真理检验的以中国话语构建的新时代职业精神,具体包含四层意涵:

第一,传统内涵:家国情怀下的各归其位敬诚奉业文化。中国古代社会家国同构,孔子主张“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社会成员,各归其位,各尽其职,人人踏踏实实做好分内事,就体现了君子仁德。荀子认为,天下最好的状态就是“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士大夫以上至于公侯,莫不以仁厚知能尽官职”。古代农耕文明条件下,出于封建集权治理的需要,“士农工商”四民社会,阶层可流动性很小。“工匠”劳力,社会地位低下。古代工匠以官匠为主,职业世代相传,在此背景下,匠人唯有心无旁骛以修匠德,提高匠艺以制良器,保质保量,做好产品。用侍奉的心态去对待技艺,其实也是无产匠人寻得内心安慰与满足、赢取尊重和职业荣耀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愚忠愚孝文化已渐被人们摈弃,而从家国情怀角度,明白自己的角色,以恭敬态度工作,视产品质量为自己名节的传统匠人精神,成为中国古人留给今人最好的精神遗产。

第二,革命内涵:反剥削反压迫过程中形成的主人翁意识和劳动光荣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推翻三座大山为主要目标,其在职业和劳动领域,最突出的贡献是还“民本主义”以本真面目,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引,引入“劳工神圣”的观点,将矛头直指封建剥削和纲常名教,主张还劳动者应有的体面与尊严。从蔡元培到李大钊,无不充分肯定劳工在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早期共产党人创办刊物,宣传劳动平等、劳动解放思想,共产党人的早期刊物《劳动界》就曾公开宣传“人人做工,才是正当的社会。现在不正当的社会,不做工的丰衣美衣,做工的反挨饥抵饿,这实在是很不平等的”。这些先进思想突破了中国传统社会对工匠以及劳动阶层的偏见,还工匠劳动以自由与体面。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传统的轻视劳动、轻视工匠的观点得以更新,“为人民服务”“劳动光荣”等社会主义工匠精神在中华大地上蔚然成风,成为新中国大地上人人嘉许的价值观,工匠精神有了很多的表现形式,“白求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时代精神。劳动光荣、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主人翁精神,是火红年代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匠人精神。

第三,现代内涵:全球化时代潮流中的创新创造文化。经济史学家可能把全球化的起点拉远至地理大发现,但是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全球化应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改革开放后不久就赶上这波浪潮,中国加入WTO进一步助推了融入全球化的速度。中国参与到世界分工链中,产品或服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实践证明,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创造性,要么在质量上卓尔不凡,要么在设计上出类拔萃,要么服务上细致入微。同质化是全球化时代之忌,创新创造则为破解之道。美、德、日等国是较早融入全球化的国家,因此创新创造文化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工匠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时代的创新创造不是四处撒网,而是潜心研究本国优势,专心专注,在质量上、设计上、服务上推陈出新,经得起世界竞争的考验。中国已逐步吸收了西方发达国家工匠精神的创新精髓,从原来满足于GDP量的增长状态中警醒,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生物工程等先进领域深耕,不断获得创造性突破。潜心创新是现代化赋予工匠精神的新内涵。

第四,未来内涵:哲学意蕴下的人类解放文化。从人类诞生起直到当今时代,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生产的步伐。社会生产、劳动创造到底要将人类引向何方?马克思认为,人作为自然界中惟一有自觉意识的存在,他不断追求自身的完善,他本身是手段更是目的。人类通过不断的创造与积累,突破自然与社会对人类的限制。劳动在未来将成为人自觉自愿的活动,而不是沉重的负累,人终将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现代工匠精神摈除了以往工匠精神的狭隘消极属性,平等精神和人类关怀是中国特色工匠精神的先进之处。

以现代工匠精神指引质量强国建设

中国现代工匠精神内涵丰富,集历史性、革命性、现代性和先进性于一体,以它作为新时代质量强国建设的精神指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首先,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将历史传承与现代使命有机结合起来,表明质量强国既是传统家国情怀中的个体责任和义务,更是新时代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法宝。其次,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将革命情怀人类关怀有机结合起来,表明质量强国既是劳动人民伟大创造性的体现,也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步骤。加强中国现代工匠精神培育应该成为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我们可以利用媒体宣传、学校教育、企业培训、社区活动等平台,加强如下几方面的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将个人追求、个体责任和国家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敬诚奉业教育,学习古人视质量为身家性命与自我名节的精神,用谨慎之心对待工作;劳动光荣教育,批判不劳而获,宣传职业平等、尊重劳动成果,让“劳工神圣”闪现出时代光芒;创新创造教育,让精益求精、不断突破成为职业习惯;人类未来关怀教育,通过质量追求不断满足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