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高端学术讲座在深圳大学举行

2018-12-04 09:46 来源:深圳特区报
11月30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科联与深圳报业集团共同主办,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承办的第十届深圳学术年会高端学术讲座——“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在深圳大学举行。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周国和)11月30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科联与深圳报业集团共同主办,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承办的第十届深圳学术年会高端学术讲座——“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在深圳大学举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兼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教授为师生作了精彩的讲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思想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基础上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俞可平从中国改革开放后在文化领域开展的几次大讨论出发,对文化现代化、文艺复兴、文化自觉、文化全球化、文化本土化几个核心议题,阐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转型的思考。

他认为,改革时期发生在中国的文化大讨论,是中国在全面实现现代化和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下发生的,呈现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双重变奏的复杂文化格局。从现代化的角度看,基本任务是发展与现代的政治经济生活相适应的价值理念和知识体系,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从全球化的角度看,基本任务是在中国文化中发展起一套与人类共同价值观相适应的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因而,在双重变奏下的复杂文化格局下,形成了中国现代化的两条思路主线:一是由于中国的经济文化落后而形成的摆脱落后进而实现现代化的思路;第二条思路则是由于中国的落后遭受到了西方列强的欺凌,而摆脱这一欺凌则必须走民族独立的道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在学习西方与保持自主之间便形成了内在的张力。社会各群体间共识形成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亦源于此。

俞可平认为,中国文化转型的走向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传统话语体系让位于新的话语体系。从洋务运动开始至当代,文化话语中的争论也从“中化”与“西化”“传统”与“现代”“中体”与“西用”转向“全球化”与“本土化”“全球性”与“民族性”“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二是新的主流文化开始形成,这种新型的主流文化既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兴,也不是西方文化的单纯移植。其必然是深植于中华传统之中,同时充分吸收其他文明的成果;三是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双重变奏中形成了新的中国文化形态,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近代文明和马克思主义传统这三种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文明要素。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