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视野 > 

“扶老人被讹”反转 拷问围观素养

2019-01-08 09:53 来源:来源:南方网
2018年12月26日,在济南市经十路和阳光新路路口东口南侧公交站牌处,一名骑自行车的老人倒地,骑摩托车的张先生将老人扶起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送医,老人清醒后指认张先生为肇事者。

  2018年12月26日,在济南市经十路和阳光新路路口东口南侧公交站牌处,一名骑自行车的老人倒地,骑摩托车的张先生将老人扶起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送医,老人清醒后指认张先生为肇事者。济南交警在调查取证和痕迹鉴定后公布调查结果,老人确实被撞并非讹人。(1月2日中国之声)

  张先生在被指认为肇事者之后,发布了在事故现场以及在交警中队遇到老人家属时拍摄的视频以图自证清白,有一位路过的女士也在视频中表示可以为张先生证作证,老人是自己摔倒的。视频传开不少网友认定这是一起“扶老人反被讹”事件,纷纷对老人一家进行谴责。

  济南交警通报,经调查取证并对事件涉及的摩托车和自行车做了痕迹检验鉴定,初步查明道路交通事故基本属实;警方认定张先生驾驶的摩托车从自行车右侧超越时,左侧车把与自行车的右侧车把刮擦,造成自行车摔倒老人马某受伤,“扶老人被讹”事件发生反转。

  尽管警方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张先生表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对老人一家表示歉意,至此事件无疑告一段落,但反思却不应到此为止。虽说张先生未必出于推脱责任的故意,但在警方调查结论之前发布视频,意欲形成有利于自己的舆论,妥当与否显然有必要推敲。

  更不能不追问的是,警方的权威“说法”还没来,围观网友仅凭张先生自证清白的“一面之词”,便齐声谴责老人“碰瓷”,挥舞道德大棒横加挞伐,这究竟是出于伸张正义,还是出于情绪发泄?究竟是出于“道德滑坡”的焦虑心理,还是意欲从中寻求围观快感?

  曾几何时,社会上确实发生了极个别“碰瓷”现象,甚而引发“扶不扶”“怎么扶”“敢不敢扶”之类的热议。但“碰瓷”者终究是极端个案,尊重事实是起码的围观底线,想当然、先入为主地判定“碰瓷”行为,不仅有失客观公允,容易造成误伤,而且无助于道德生态的改良,甚至还可能干扰正常的案件处置,造成大家不愿意看到的不良后果。

  类似“扶老人被讹”反转现象近年来发生过多起,就在去年12月,天津发生一起公交车刮倒老太太事件,最初公交司机的“教科书式应对”受到很多网友喝彩,指责老太太“碰瓷”的声音一度甚嚣尘上。警方随后查明,由于车前门处乘客较多,遮挡了司机右侧前门的视线,在启动车辆准备出站过程中,车门关闭瞬间将车外准备上车的老太太带倒……

  一起又一起舆情反转事件似乎并没有唤起某些网友的围观理性,少数网友对“等一等真相”的提醒似乎也不是很上心,个别网友疑似存在不管真相如何只相信自己判断的思维定势,甚至于热衷于趁乱起哄、制造舆论暴力,这显然已经不只是围观理性缺失的表现,更显现出围观素养的不济。这不仅不利于问题、矛盾、事件朝着向正的方向、善的预期解决,相反只会搅浑网络舆论、给有关各方造成无谓伤害。等不及真相甚至无视真相的网络围观心态和做法该彻底摒弃了。(南方网范子军)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