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岭南文化圈北帝信仰的动力机制

2019-04-09 11:0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岭南文化圈的北帝信仰,或出于感恩敬畏,或出于趋利避害,其现实功能与神灵崇拜丝丝相扣,所祈所求无一例外都关系到自我与族群的生命延续和生存安全,具有很强的世俗性和功利性。北帝,岭南文化圈俗称“真武帝君”或“玄武大帝”,其民间祭祀于宋代广为流行,佛山祖庙元丰年间已然规模初具,影响广远。

岭南文化圈的北帝信仰,或出于感恩敬畏,或出于趋利避害,其现实功能与神灵崇拜丝丝相扣,所祈所求无一例外都关系到自我与族群的生命延续和生存安全,具有很强的世俗性和功利性。

岭南地区民俗信仰品类繁多,层次不一,既有凛遵无违的官颁祀典,亦有自由联合的民间盛会,多元化、开放性特征极为明显。其中,北帝信仰就属于典型的传统文化遗存。

北帝,岭南文化圈俗称“真武帝君”或“玄武大帝”,其民间祭祀于宋代广为流行,佛山祖庙元丰年间已然规模初具,影响广远。今时传承祀典、庙会完好者除佛山祖庙外,尚有旧水坑北帝庙、沙湾玉虚宫、市桥北帝庙、黄埔村“北帝诞”、泮塘仁威庙、香港长洲北帝庙多处文化遗迹。

岭南地处天南,为什么祭祀北帝?这与神灵信仰的功能定位息息相关。

岭南文化圈的北帝信仰,或出于感恩敬畏,或出于趋利避害,其现实功能与神灵崇拜丝丝相扣,所祈所求无一例外都关系到自我与族群的生命延续和生存安全,具有很强的世俗性和功利性。

第一,阴阳交感,化生万物。北帝是古代生殖崇拜的产物。玄武本系古代神兽,其形为龟蛇相交,自《周礼》时代以来,都喻示着阴阳相扶与人类种群繁衍之间的必然关联。《周易参同契》“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纠盘相扶。”今日岭南北帝祭典中的飘色有所谓“色心”,即由“色仔”“色女”充任,角色均为长相俊美的童男童女,象征着人类自我生产和再生产的朴素愿景。

第二,延寿解厄,富贵官禄。严格意义上讲,玄武大帝虽被称为北帝,于传统天文学中却主司南斗六星。中国很早时期就有了“南斗注生,北斗注死”的星宿信仰,认为祭拜南斗可以增寿。后来道教盛行,南斗六星衍为司命主寿的象征。其宫位与职司分别有第一天府宫,为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宫,为司禄星君;第三天梁宫,为延寿星君;第四天同宫,为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宫,为度厄星君;第六天机宫,为上生星君。由此不难见出,作为主司南斗的北帝不仅可以使人长生不老,还可以护佑爵禄两全,民间对其深加崇奉,寄寓的是至高无上生命价值的美好理想。

第三,荡魔扫瘟,福佑苍生。唐宋时期,岭南尚被称为“烟瘴之地”,瘴气瘟疫,随季而至,其时原始生态环境未遭破坏,毒虫野兽,遍布山林,所以成为官方的“贬官之所”。土著居民与外来“生客”都得面临季节性疾病危险。晋代葛洪于罗浮山传播道教,发明了最早的青蒿素,世代为岭南文化奉为“济世良医”。而作为道教主神之一的玄武又称“荡魔天尊”,自然被推上神坛,为土著敬奉皈依。实则中国道教不仅开启了世界上最早的化学实验传统,亦保存了较为完备的医学、药学知识体系和技术传承。因为道教的着意引导,民间就将此类功勋归诸北帝。据《事物纪原》记载,远在宋真宗天禧年间,民间就认为真武大帝能够荡魔扫瘟,救民疾疫,宋真宗亦下诏建观,许士民奉祀。

第四,镇水克火,逐风司雨。岭南面海,常罹飓风暴雨浸蚀之患,炎天暑热,更需防范大火蔓延,荼毒生灵。而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北方属水,水能克火,玄武自然成为“天龟水神”。道教经典《佑圣咒》颂赞真武大帝“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传导的无非也是人类祈免水火灾患的现实需求。后代皇宫大院,抑或民间聚居区多修造真武庙,其最直接、最核心动力都是为了防范水火。

至于北帝逐风之神异功能,于道教经典中少见记载。其来源应当追溯至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在白沟河、夹河、滹沱河三次南北大战中,北军一旦陷入危机,天地间即抖起旋风,刮向南军,甚至吹折南军帅旗。朱棣趁机以神助政,附会为真武相助。后来北修故宫,南修武当,真武宫观终成皇家家庙。朱棣此举,其真实动机应当有二:一是证明靖难和正位合于天道,避开武力夺嫡篡位的政治嫌疑;二是湖广及以南北帝崇拜盛行,崇奉真武,可以达成意识形态的统一合流,有效实现以北统南。

(作者系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不动产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