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开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先声

2019-06-25 15:09 来源:深圳特区报
根据广东省政府对深圳市在粮油管理上实行“一包二放”——粮油调拨和财务指标包干、深圳经济特区的粮食、食用油全面放开,实行市场化经营的精神,深圳市政府决定从1984年11月1日起,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实行议购议销,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在特区内取消粮本和票证。经省政府批准,深圳市政府决定,从1984年11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不含宝安县)取消粮、油、猪肉票证,实行议价、敞开供应。

根据广东省政府对深圳市在粮油管理上实行“一包二放”——粮油调拨和财务指标包干、深圳经济特区的粮食、食用油全面放开,实行市场化经营的精神,深圳市政府决定从1984年11月1日起,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实行议购议销,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在特区内取消粮本和票证。此举开启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先声,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粮票的城市。这是粮食经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199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提出:自4月1日起取消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粮票,票证时代彻底终结,捆绑在商品身上的枷锁终于打开。至此,伴随城镇居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退出历史舞台。深圳取消粮票的时间比全国早了10年。

20世纪80年代初,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初期,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还在实行。居民的粮食供应全部定点定量,粮店供应的大米不但品种单一,品质也相对较低,但却不买也得买、不吃也得吃,因为粮食不但供应点固定,口粮供应的数量也是固定的。如果口粮不足,只能花远超过日常开销承受范围的价钱去购买“议价粮”。所谓“议价粮”,是相对国家统一定价的“平价粮”而得名的,“议价粮”由当地粮食机构进货并自主定价,价格可按市场需求浮动,购买“议价粮”不受粮票限制。一个月的工资,解决了吃饭问题后就所剩无几了。

随着特区建设飞速发展,大量外来建设者涌入深圳,他们大多没有把户口迁过来,或属非城镇人口,也就没有将粮食关系转入。没有粮票,就无法得到口粮供应,即使到饭店吃饭也需要粮票,使得这些建设者在深圳难以维持生计,粮食定量的不足之处开始显现。计划经济框架内实行城镇户籍人口定量供应的粮食统购统销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特区发展的需要,甚至阻碍了特区的建设和发展。

全国物价体系的改革是敏感的焦点,直接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邓小平曾指出,要闯价格改革的关,即便有很大的风险,也要闯这个关。深圳特区作为试点从1982年开始,率先进行了物价体制改革的试验,逐步放开日用工业品价格,之后又过渡到一些农副产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各类商品开始供应充足,市民手中的许多票证已经名存实亡,粮票亦是如此。粮票本是物资极度匮乏、市场非常萧条的产物。物资匮乏,靠票证来实现相对公平的分配。在这样的背景下,取消粮票是顺应经济发展与时代潮流的必然举措。

临近1984年年底,时任深圳市市长的梁湘主持召开了会议,研究在深圳市取消粮食凭证定量供应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全国农村进行改革后,粮食已经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粮食供应不再紧张,既然国家赋予经济特区在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神圣使命,因此深圳应该大胆改革。办法是让国营粮食部门多储备一些粮食,取消粮票,提高价格,敞开供应。如果出现大量抢购,再提高粮价和研究其他对策。

经省政府批准,深圳市政府决定,从1984年11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不含宝安县)取消粮、油、猪肉票证,实行议价、敞开供应。这意味着特区率先于全国实行粮食经营体制改革,取消粮食统购统销,实行放开经营。

粮票真正被取消之后,大家担心的“抢粮”现象并没有出现,价格也没有飞涨起来。最初的担忧很快就变成了惊喜:大家终于可以敞开肚皮吃顿饱饭了,再也不用担心粮票和定量的问题。全国粮食形势的大大好转也有效确保了粮食经营从计划经济向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平稳过渡。粮票和粮本成为历史。

深圳率先取消粮票,是粮食流通体制的成功改革,为特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保障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粮食企业和粮食市场得以提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充分的发育和完善。同时,也为我国实行全面性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据《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率先》口述者陈棣芳,时任深圳市粮食局副局长、市粮油公司经理,整理者李文)(栏目整理:赵鑫)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