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视野 > 

大学抢生源也要守底线

2019-06-27 09:56 来源:南方日报
随着高考成绩的陆续公布,考生开始转入紧张的志愿填报阶段。为了选报一所心仪大学,考生和家长想方设法了解各路信息,以便作出最优选择,同时各地高校也是想方设法吸引优质生源。但凡事都要讲规矩、守底线,抢生源也是如此。

随着高考成绩的陆续公布,考生开始转入紧张的志愿填报阶段。为了选报一所心仪大学,考生和家长想方设法了解各路信息,以便作出最优选择,同时各地高校也是想方设法吸引优质生源。但凡事都要讲规矩、守底线,抢生源也是如此。如果事先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就触碰了教育部的相关禁令。日前,浙江大学就因违规招生宣传,被教育部点了名、发了函。

浙江大学之所以违规,是因其本科招生负责人在媒体上许诺了“新生高额奖学金”——“全省前100名考生如果报考浙大,将会获得50万元奖励,全省前300名考生报考浙大,将会获得20万元奖励,还可直接进浙大竺可桢学院。”而这恰恰违背了教育部一再强调的高校招生“30个不得”禁令其中之一,2019年高招还没有正式开始便被抓了个正着。在众多高校招生宣传方式中,设立新生高额奖学金向来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伴随着各大高校经济条件的日趋向好,这种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不独出现在浙江大学的招生宣传中。有媒体就统计了在浙江大学之外,今年至少还有十多所高校公布了新生奖学金,只不过这些学校的名气远没有浙江大学大,奖学金对新生的吸引力相对有限,因此也就关注不多。

常言道:“树高千丈发于种。”对于一所高校来说,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生源质量至关重要。大学之间抢优质生源,抢的是“好苗子”,抢的是学校未来,任何时候都在所难免。问题的关键显然不在抢夺生源,而在以何种方式进行,是不是公平、合法、理性。对照教育部“30个不得”禁令,其实并不反对高校设立新生奖学金,也不反对以此吸引、抢夺生源,反对的只是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高额”奖学金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如何理解?一是奖学金要适度,不能相互比拼,避免高校在奖学金问题上进行“军备竞赛”;二是不能偏离奖学金的真意,避免一些考生单纯只为奖学金而来,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教育向功利化方向堕落。

每到招生季,各所高校为了争夺优质生源可谓花样百出,除了最常见的给高分学生提供高额奖学金,有的承诺提供海外留学交流机会,有的开出任选专业的“空头支票”,有的还以校园美景、美食、美女吸引学生……从一定程度上说,提供高额奖学金还不是最恶性的生源抢夺,有些名校为了抢高分学生,“互黑”对方,简直有辱斯文,没有一点名校该有的格调。另外,一些学校事后无法兑现招生承诺,前几年屡屡爆出最后没有被录取、学校一推了之的事件,这不仅耽误了考生的选择,也对学校声誉造成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非常有必要规范高校抢夺生源的行为,划定原则底线,允许良性竞争,但坚决抵制恶性竞争。

填报志愿关乎每一位考生的未来,应该有自己理性的选择,不要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选择困境。而大学抢生源也要守底线,不攀比、不忽悠、不欺瞒、不攻讦,实事求是推介大学,以高校该有的文化气质吸引学生,而不是把过多精力放在浮华表面引诱上。对于每一所立志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来说,都应该有此共识,向学生展现最有大学魅力的一面。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