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原创 > 

《哪吒》里的中国式家长和中国式子女

2019-08-05 15:41 来源:深思网
不同的教育方式的确会塑造性格不同的孩子,但是就如影片中出自哪吒口中的一句话“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我自己说了算。

你被安利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没?

如果还没,那我通知你:你现在被安利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可以说是最近最火的一部动画电影了。这个由中国团队制作的电影,可以说从取材、人物、背景,各个方面都融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包括其中的“中国式”家庭情感。

“中国式”父母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中国人总是这样称赞父爱与母爱,他们的共同点是:沉默。

哪吒的父母就是典型的“沉默的爱”,母亲奔走于战场为魔丸哪吒“积德”,父亲甚至愿以一命换一命救回哪吒,但却从未向哪吒透露过只字片语,致使哪吒怀疑父母是否爱他,从而进入失控的状态。

可喜的是,随着一代又一代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开始意识到“表达”的重要性,能更加直接地传达浓烈的父母爱,并且让孩子建立起自信,比如“我考试失败后很沮丧,但我自己就可以调节好,并且我不会因为没考好就失去父母的爱”。

而敖丙的父母,则是属于“中国式”家长寄望于子女的典型。未出生起就背负着全族的兴衰,敖丙不得不顺从且克制地活着,甚至失去了是非观,其后黑化伤人性命。

把自己的想法、感受、行为强加在孩子身上,也是“中国式家长”常常做出的“心理控制”。

回想一下我们的童年,似乎多少都会有这样的例子:不喜欢吃某种菜时,家长说“这个菜很健康,你要多吃”;想玩泥巴时,家长说“泥巴太脏了,放下吧”;本来约好了跟朋友出去玩,家长突然说“今晚你王叔叔来跟我们聚餐,你要好好表现”……

高水平的心理控制容易对儿童情绪、行为造成负面影响,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甚至引发抑郁、自杀倾向等问题。

但不论怎样,若没有黑化的结局,敖丙在传统意义上是属于“成功”的教育成果,风度翩翩,武功高强,孝顺长辈。

沉默付出并充满寄望,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哪吒和敖丙毕竟是塑造出的虚拟形象,润物细无声或寄予厚望也并非下策,父爱与母爱表达方式的对与错无法下定论,如何因材施教、共同成长是每一位父母一生都需要学习的内容。

“中国式”儿女

作为片中的两个主角,哪吒和敖丙都有一个共同点——拒绝沟通。哪吒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气;而敖丙则是高压之下的顺从与不敢。

在真实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犹豫和迷茫:该不该跟父母说?

成长期的孩子越来越多地具备独立的态度和观点,认识到父母的期待并不能代替或支配自己的观点,若此时能与父母充分沟通,相信自己能跟父母相互理解,比如“我的人生要怎么走,我有和父母不同的看法,如果我把这个想法拿出来跟父母讨论,他们会理解我为什么想这么做的”;但若此时没能与父母及时沟通,可能日后会越来越逃避沟通,或者背着父母偷偷完成自己的想法。

显然,平等的沟通是解决代际矛盾、塑造正确三观的必要手段。面对父母的质疑或者忽视,子女们还是应鼓起勇气表达自己的观点,毕竟,再亲密的人也无法读心……

这部影片的最后,哪吒并没有变成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乖孩子”,但是仍被大多数人接受甚至喜爱;敖丙也没有背负着家族使命走上不归路,最终悬崖勒马,回归正途

不同的教育方式的确会塑造性格不同的孩子,但是就如影片中出自哪吒口中的一句话“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我自己说了算。”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