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视野 > 

七夕,洋溢着爱与暖的中国节

2019-08-08 10:14 来源:中国网
今年七夕节当天,首都博物馆延长开馆至20点,并推出“携手相伴和合美美——七夕约会博物馆”活动,通过一系列展览及体验活动与观众共度佳节。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今夕何夕,七夕佳节。

商家的“限量版”、公园的“红粉系”……连消费主义都不忘提醒,这是个浪漫而唯美的传统节日。今年七夕节当天,首都博物馆延长开馆至20点,并推出“携手相伴和合美美——七夕约会博物馆”活动,通过一系列展览及体验活动与观众共度佳节。在更多的城市,与七夕有关的民俗活动同样鲜活生动起来。2019年的七夕,洋溢着爱与暖的“中国味”。

七夕是传统文化的低吟浅唱。

千百年来,中国民俗之节往往扎根于泥土而勃兴于生活。有人说,七夕发轫于先人对自然的原始崇拜。早在先秦,《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记载了华夏民族对织女星的观察,并将其作为七月来临的标志。断乎季节、应乎农候,进而发展到后来,妇女祈求“巧智”以走向社会。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古代文献中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可见,七夕自古以来就洋溢着“天人之和”、“巧智之美”。

七夕是传统婚恋的价值和弦。

一个牛郎织女的传说,世代相传着中国人对婚恋家庭的淳朴价值。“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鹊驾成桥事有无,年年今夕会星娥”……执子之手,鹊桥相会。自古以来,国人摒弃传说真伪之辩,而生生不息地传扬着忠贞浪漫的爱情。这种坚守与美好,恰恰是汉文化最注重家庭情结的精神根源。国人伦理观念构建在家庭基础之上,所谓“家国天下”,家事虽小,却是“国”和“天下”的细胞单元。于是,有流传千载的爱情故事、有赓续不绝的浩荡家风,方有了有情有义、有礼有仁的民族。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历史而言,七夕节起源于中国,却在世界上曲高和众。尤其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欢度七夕亦是渊源流传的历史传统。真挚热烈的爱情、家和万事兴的理念,和热热闹闹的七夕民俗一道,深深融入华人的精神血脉与文化信仰之中。

七夕的美好与诗意,大约就是洋溢着爱与暖的“中国味”。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将七夕节写进顶层设计。“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而我们的传统节日,亦当从民间传说与消费主义中走出来,走进新时代的天地,走进年轻人的心里。

我们的七夕,是风流如斯的七夕,是“人间值得”的七夕。(邓海建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编辑: 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