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脱贫先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

2019-08-13 16:58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淡化“贫困意识”,扶贫先扶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有远大的志向和赤诚之心。

■林更斌

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为《摆脱贫困》所做的《跋》的最后一段话强调:“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上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这是切中要害、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重要论断。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重要讲话、文章,共29篇。从这些重要讲话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对摆脱贫困的孜孜追求,深深感受了他宏大的视野、创新的理念和求真务实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为该书所作的《跋》的最后一段话强调:“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上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这是切中要害、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重要论断。

一、要立鸿鹄之志,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

书中的多篇文章、多个地方都强调扶贫先扶志,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全书第一篇文章就是《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想》,开宗明义强调“先飞”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说起闽东,便是五个字:‘老、少、边、岛、贫’。处于这么一种‘弱鸟’的境地,有没有‘先飞’这个话题的一席之地呢?我看,不但有一席之地,还有大讲一下的必要。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等,这些观念全应在扫荡之列。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所以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四面八方去讲一讲‘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在该文第三部分“怎样丰满羽翼”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闽东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脱贫工作。”“扶贫先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必言必称贫,处处说贫。有些本来发展不错的乡镇,也把自己列入贫困的范围,这样做,只能起消极作用。”

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的谈话,刊登于《经济日报》1988年10月21日的《把握住新的机遇》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把“要淡化‘贫困县意识’”作为专门一节来谈。他谈到,“宁德地区被定为全国18个贫困片区之一,全区9个县中有6个是贫困县,平心而论,有的贫困县如寿宁县、屏南县,日子是比较困难;而有的县,大家戏称它是‘穿西装的贫困县’,也不是贫到那种地步。”“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个问题,人穷不能志短。不能因为定为贫困县、贫困地区,就习惯于讲我们县如何如何贫困,久而久之,见人矮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产生‘贫困县意识’。比如到省里开会,座位不敢靠前,发言拉在最后,嗓门不敢放大。我有个忧虑,就是‘贫困县’的帽子,使某些人产生了不应有的‘贫困县意识’,影响脱贫工作开展。所以我提倡振奋精神,淡化‘贫困县意识’。一方面承认这里条件差,经济落后,不能同发达地区攀比,不能简单比上项目,比发展速度。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建国近40年来这里同全国各地一样,确确实实在进步,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发展不是瞬息巨变,而是滴水穿石,在比较差的条件和国家投资比较少的情况下取得的,是不简单的。看到成绩,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继续扎扎实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淡化“贫困意识”,扶贫先扶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有远大的志向和赤诚之心。在《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想》一文第四部分“鸿鹄之志”中,他指出:“没有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期待飞得持久,扶摇直上是困难的。”这里讲到“两个终生”,一是终生廉洁,一是终生为民。终生为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立志帮助摆脱贫困。同时,他还多次强调“为官一场,造福一方。”“摆脱贫困”,是多大的造福,多大的福报。在《同心同德兴民兴邦——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一文的结尾中,引用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访华回国之际的问答后,他说道:“我也有同样的心情,人虽然即将离开闽东,但我留下了一颗热爱闽东的赤诚之心。”

二、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在《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想》一文第三部分“怎样丰满羽翼”中强调“扶贫先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分别指出:要有比较明确的脱贫手段,要把脱贫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扶贫资金要相对集中一部分用于扶持乡村集体经济实体,增强脱贫后劲,等等。在《困境的突破——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的思路》一文中,他指出:“基于上述分析,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寻求好自己的立足点”,他谈到要立足于“土”,要立足于“农”,要立足于“特”,要立足于“外”。在《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想》一文第二部分“飞洋过海的艺术”中,他强调优化扶贫发展的软环境:“‘硬’的我们缺少些条件,可以多讲‘软’的。软环境建设方面,我们就很有一篇好文章可作。”习近平总书记这些30年前的讲话、文章,我们今天读来,仍然觉得站得高,看得远,落得实。这实际上在强调脱贫的思路和本领的问题,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的要求是相互贯通的。在《同心同德兴民兴邦——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加强理论学习,指出“在一个地方工作的同志,如果能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在《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一文的第五部分“改革开放与扶贫的关系”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闽东经济发展应该是开放和扶贫的政策双管齐下,闽东的开放和扶贫工作,应具有自身的特色。”“各项工作都要以改革总揽全局,扶贫工作也要贯彻改革精神。扶贫资金不搞撒胡椒粉,要集中90%以上的扶贫资金用于县、乡、村级经济实体,增强实体的造血功能……把扶贫与区域经济开发结合起来。”在该文第六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对贫困地区来说,要强调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他不仅强调意义,而且指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他一贯重视人才,在《从政杂谈》“念好‘人才经’”部分,他说:“我在河北正定工作时,县委提出,福建念‘山海经’,青海念‘草木经’,我们正定念‘人才经’。”到了福建宁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强调,念好“人才经”。在2018年2月12日《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贫困地区最缺的是人才。……派去的人总是有限的,关键还是要靠本地干部队伍和人才。”

三、行动至上,滴水穿石

知行合一,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倡导的,也是率先践行的。在这本书的《从政杂谈》一文中“青年干部四忌”部分,他指出:“我赞赏滴水穿石的精神,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比如闽东的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闽东的落后面貌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有一股韧劲。没有锲而不舍的毅力,不愿付出艰辛于他人数倍的努力,不靠一点一滴量的积累,涓滴成流,聚沙成塔,是不能做成事业的。”在《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散文中,他用诗一样的语言,揭示了滴水穿石的哲理。他写道:“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观,我是在插队落户时便耳闻目睹,叹为观止的。直到现在,其锲而不舍的情景仍每每浮现在眼前,我从中领略了不少生命和运动的哲理。坚硬如石,柔情似水——可见石之顽强,水之轻飘。但滴水终究可以穿石,水终究赢得了胜利。”“喻之于人,是一种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人格的完美体现。”“喻之于物,则是以柔克刚,以劣胜强的辩证法原理的成功显示。”“所以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散漫。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观,实在是推崇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

在《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论述了“行动至上”,在引用马克思“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的名言后,他指出:“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过去采取的很多有效的办法,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在肯定地委吸取过去扶贫“穷队无偿贷款”等见效不大的教训、采取全社会齐抓共管、兴办经济实体等综合治理措施的有效做法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既看准了,又干对了的事情,我们决定再干两年,政策不变,突出重点,上新水平,提高脱贫的标准,增强脱贫后劲。”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具体措施,即“一手继续抓千家万户脱贫,一手抓乡镇企业,壮大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同时抓好十个亿元乡镇的示范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准扶贫、社会扶贫、产业扶贫、内生动力、强化责任、真抓实干等方面的论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目标的提出以及“五个一批”的路子、“四个不摘”的要求,都可以从宁德、正定、梁家河,从《摆脱贫困》一书中找到雏形和萌芽。该书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首先“摆脱”头脑中的“贫困”,在该书的《跋》中,他反复强调了这一点。他说:“我是崇尚行动的,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在于它是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他在2019年8月4日给福建宁德寿宁县下党乡乡亲的回信中,回忆了他在福建工作期间三进下党乡的情景,祝贺乡亲们实现了脱贫,勉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决胜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越是吃紧时候,越是冲刺阶段,越要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的一系列论述的学习理解,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把“摆脱贫困”的工作落实到意识上、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目标上、落实到成效上。

(作者单位: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公室)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