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大力弘扬中医文化,构建中外交流平台

2019-09-17 15:54 来源:深圳特区报
随着中医药文化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选择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学习中医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把国粹中医文化发扬光大、造福人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国务院2016年出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迎来了我国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春天。中医药文化绵延了五千年中华文明,承载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智慧,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医药的腾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加大了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建设卫生强省的决定》和《广东省构建医药卫生高地行动计划》,强调要打造中医药创新平台,加强中医药数据库建设,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和方法的标准化,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和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创新,打造岭南中医药特色品牌。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并以中医文化为纽带,广泛团结海外侨胞,推动侨务统战工作开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A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博大精深的中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人类健康的同时,对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文化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理论体系。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审查病人的阴阳失和之处,运用针、灸、砭、药、导引等方法,促进和激发人体的自和机制,使人体重新恢复阴阳平衡,是所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中医更高明之处在于“治未病”,即通过日常饮食、起居、运动、情志、道德的调适,达到没病防病、颐养天年的目的。

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历史上就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之说,说明中医在古代得到老百姓较高的认同。在今天,传统中医文化在民间也有很高的认同度和较大的影响力,形成了广泛深厚的民众基础和社会共识。

B

中医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精神情感的纽带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海内外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医,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也仍护卫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生命健康。中医药文化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之一。

这种文化认同还表现在已移民到国外的华侨华人,仍然信赖中医。在生病时,首先想到的是简便廉验的中医;正是中医这种无形的凝聚力,使身处海内外的中华儿女都能产生对中医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自觉地爱中医、用中医和传播中医,并以中医为平台,开展学术交流,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携手相扶、团结互助的情感纽带。

C

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中医文化不是固步自封的文化,而是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早在汉朝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中国和西域国家就有中医药文化的交流和产品的贸易。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的强大,中医药文化走出国门的步伐越来越大,对外传播普及面也越来越广。据不完全统计,中医药已走进海外168个国家和地区,有8万多家中医诊所,从业人员达30万人。在美国,自1973年第一个《中医法》在内华达州诞生,标志着中医针灸在国际上首次取得合法地位,到目前美国已有40多个州认可中医针灸,约有中医诊所5000个。在英国,2008年伦敦成立了世界第一所中医孔子学院——伦敦中医孔子学院,主要学习中医文化和中医知识。在澳大利亚华侨华人的积极努力下,2012年7月1日,澳大利亚开始对中医、中药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这使得澳大利亚成为第一个以立法方式承认中医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截至2016年9月底在澳大利亚注册的中医药从业者有5000多人。

随着中医药文化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选择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学习中医文化。

D

以中医文化为纽带,广泛团结海外侨胞

(一)加强中医核心价值传播

中医药文化在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的生命观、思想观、科学观和伦理观等。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但囿于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别和语言的隔阂,目前中医药在海外传播出现了弃医存针、弃医存药,甚至去中国化的趋势。

(二)加强华裔的中医教育

开展海外中医教育,是推广中医文化,也是团结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要手段。

传统中医药是以古籍与文言文为载体、以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其传统理论和基本知识全部建立在中国古代语言结构之上,对于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及华裔青少年来说,由于缺乏语境的熏陶,加之目前的海外中医教学机构的教学内容又多仅限于针灸治病及养生,导致对中医的学习停留于浅表,难以深入。因此,海外中医教育不能照搬国内的教材体系和教育方式,而要因地因人制宜,注重对思维方式的建立和培养。另外还可以组织海外中医教育志愿者,去往海外交流经验、直接授课和开展师承教育,使中医教育在海外华人华侨得到更接地气的推广和普及。

(三)加大中医海外宣传

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今天,采取有效宣传措施使中医文化走出国门,加大中医文化在海外宣传的力度,是弘扬中医文化、团结凝聚海外华人华侨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多场中华文化对外展示活动上,中医元素频频亮相,取得了不少海外华人华侨的认可。今后,可以依托文化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国家汉办孔子学院以及由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的海外中医中心,设立中医药文化学堂,开设“中医文化”课程,定期策划举办中医药文化活动,开展中医药本土化的调查研究等,打造更响亮的中医文化品牌。

另外,中医药文化的价值不亚于中医药本身,它还蕴含着天文、地理、人文、历史、饮食、节日等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因此,中医药走出国门,不能只依靠中医药本身,更要借助多元产业化的力量,如:影视、动漫、游戏、旅游、服饰、餐饮、工艺品、药妆等,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人们接受和认可中医药文化,不仅可以达到传播的目的,而且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四)加快跨国中医人才培养

随着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渗透,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通中医、晓外语、熟悉传播学是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必备的3项基本技能。合格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必须精通中医药文化知识、外语水平过硬、通晓跨文化传播知识、领会文化外交知识、了解对象国国情、文化和民族性格。近年来,我国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但是大部分仅能做到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精通,在用外国人能够接受的话语方式传播中医的能力方面却是捉襟见肘,更不用说对他国国情、文化和民族性格的深入接触了。因此,加快培养中医跨国传播的复合型人才任重道远。

(五)加大中药材种植扶持力度

“药材好,药才好”道出了药和医的逻辑关系。中医文化的推广和普及依靠的不仅是中医的治疗技术,更重要的还要有良好的中药材,要把中医推广好、普及好、传承好,必须提供质地优良的中药材。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药材种植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动中药农业现代化,以规范化促规模化,以规模化保规范化,发展适度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规范中药材种植、检验、销售全过程,为国内外提供良好的中药材,提高中医的治疗效果,为中医文化在海外传承打下坚实基础,以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对中医文化的价值认同,提升海外华侨华人的凝聚力。

(六)推广产学研的发展模式

目前,海外的中医药发展模式主要是以政府公益和商业运作为主,它们为中医文化的推广发挥了有效作用,但是这两种模式在理论和科学研究领域、成果转化生产领域仍有所欠缺,不能形成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力。因此,海外中医药发展模式可以仿照国内医企共建、校企共建的产学研模式,把各方面的人才和资源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和优势,使需求直接对接,成果直接转化,利益共同分享,这样更有利于中医药在海外的深入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没有文化的传承就没有民族的延续,没有文化的昌盛就没有民族的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我们要以此为纽带,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把国粹中医文化发扬光大、造福人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梁辉荣潘毅

(梁辉荣:广东省委统战部研究室副主任;潘毅: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