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原创 > 

深圳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最新探索——深圳市2019年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发布

2019-10-25 17:54 来源:深思网
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编撰的《深圳蓝皮书: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19)》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布,报告梳理了2018年深圳市社会治理的基本情况,并对深圳下一步社会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编撰的《深圳蓝皮书: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19)》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布,报告梳理了2018年深圳市社会治理的基本情况,并对深圳下一步社会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报告分为六个板块,包括党建引领、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社团组织、典型案例和专题研究,全面反映深圳全市及各个领域、各区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情况,专题研究篇则对深圳一些重要专项问题进行了探讨。

报告指出,2018年,深圳市社会治理呈现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逐步形成,特别是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呈现新亮点。二是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基本建成支撑社会治理的大数据。三是公共服务水平再上新水平,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速。

报告建议,未来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建设、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民生服务保障、法治社会建设、推动基层网格管理深度优化、鼓励和规范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拓宽来深建设者参与社会治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推动社会治理数据互通共享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继续不断提高深圳市社会治理水平。

几大看点

民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对九大类民生支出达277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完成民生微实事1.2万件。教育方面,2018年,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5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生数134.5万人,新增幼儿园学位2.3万个、公办中小学学位6.3万个,新增新型公办幼儿园150所、普惠性幼儿园116所,523所义务教育学校提供校内午餐午休服务,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75%。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4所大学入选新一轮省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计划,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单独招收本科生,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开工,深圳技术大学去筹设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获批,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正式签约。医疗卫生方面,新增病床2555张,新增8家三甲和三级医院,全市三级医院增加到42家,三甲医院总数增加到18家,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港大深圳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公共交通服务不断优化,城市干线网络和高快速通道加速形成,“十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体系快速构建,轨道建设全面铺开。全市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达519万人次,同比增长14.4%,公交分担率达60.5%,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在百度、高德等发布的拥堵城市排名中,深圳市城市交通运行处于全国特大型城市较好水平。

率先构建支撑社会治理的大数据系统

深圳市率先在全国一线城市建立集人口、法人、房屋、空间地理信息为一体的动态更新的社会治理大数据库,截止到2018年底,该大数据库已联通了公安、教育、计生、市场监管、税务、劳动社保、民政等33家市直部门的业务数据,累计导入数据达150多亿条,共计9711项信息资源。出台了全国首个《社会管理要素统一地址规范》深圳标准,为每栋建筑物房屋赋予25位编码的身份号码。建成了全市统一的动态更新的标准地址库,为实现社会精细化和智能化治理提供基础。在福田、南山、宝安开展块数据综合试点,将空间地理与社会治理进行深度融合,以建筑物房屋为载体建立了融合人、事、物的块数据,实现网格数据化和数据“上图”,推动基层“块”治理。利用“块数据”创新法人治理模式,利用块数据支撑体系,全面打通审批、监管、服务等各个系统,利用数据联动,强化政府审批、服务、监管业务联动和流程再造,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商事主体从登记、服务、监管到企业信用全过程服务管理“大闭环”,实现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实现“五大转变”

近年来,深圳市大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标准+”模式,建成“1+10+N”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和“智慧党建”系统,实现了从“多元混治”到“一核多元”、从“典型引路”向“标准引领”、从“条块分割”向“相融共生”、从“上层用力”向“基层发力”、从“简单粗放”向“精准科学”的五大转变。同时把市区街社四级贯通起来、联动起来,以上率下、以下促上,形成一贯到底、强劲有力的“动力主轴”,在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创新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多层次住房保障系统稳步推进

出台住房制度改革文件—《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构建商品房占40%、政策性支持住房占40%、公租房占20%的供应结构,着力解决住有所居的问题,破解高房价对实体经济和人才的挤压影响。截至2018年年底,深圳市累计为市民提供了约50万套保障房和政策性住房,而2018年全年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达到8.9万套、供应4.6万套,开工老旧小区改造7890套。稳房价、稳租金、稳预期取得实质进展。

社会治安状况持续改善

2018年深圳市共接报110刑事治安警情15.7万件,比上年下降23.1%,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高降速,其中,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分别下降12.2%、26.1%。在全省各地市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第三方测评中,深圳市以总分85.63分排名全省第二,其中群众安全感排名第二、公安工作满意度排名第一。交通“四项指数”保持下降,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近十年来首次低于300人;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降至0.86,首次低于1,成为国内首个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年万车死亡率低于1的大中型城市,达到世界先进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社会组织发展逐步进入“降速提质”阶段

截止到2018年底,深圳市拥有登记社会组织10325个,其中社会团体447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495个、基金会354个,每万常住人口拥有社会组织数从2008年的3.52个增长到2018年的7.93个,超过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2018年,深圳市在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走向现代化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探索,社会组织改革经历了改革探索、改革深化和加速发展阶段,并逐步进入“降速提质”阶段。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把党建信息嵌入到社会组织登记中去,截至2018年底,市社会组织党委管理基层党组织1235个、党员11988名,比2015年社会组织党委成立时分别增长335%和192%,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实现新的提升。

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从一米的高度看城市”

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2018年出台了《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年)》和《行动计划》,提出了“建立安全、公平、符合儿童需求、适应深圳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具有全球城市人本特征的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总目标,确定了儿童社会保障、儿童参与和儿童友好城市空间三大策略体系,成为全国首部地方性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纲领文件。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多元参与的社会共建共治机制,比如联合深圳地铁公司推出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地铁专列”。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在地化”标准制定,选取与儿童紧密相关的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和安全出行等6个领域开展试点建设,编制出台4个试点领域儿童友好建设指引,在全市试行并推广。搭建了儿童参与城市治理的平台,组织儿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城市发展治理等。

深圳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专项调查

调查组分别在2018年6月和12月开展了“深圳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的调查。调查发现,深圳市中小学生参加培训班热度不降,花在校外培训的时间和金钱支出增多。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整体有所减少,锻炼时间略有增加。对学习成绩不满意比例抬升,但学习兴趣有所提升。课业负担加重,名牌学校学生更不堪重负。父母期待与升学竞争激烈为学习压力首要来源。“超纲教学”“提前教学”情况仍然存在,国家相关减负政策的整治效果并不明显。

全面二孩政策影响调查

在大鹏新区的调查发现,总体上大部分家庭生育1-2个孩子,学历越高的人生育孩子数量越少;从职业看,农民、工人和服务人员等群体生育2个及以上孩子比例更高;从收入看,收入越高家庭的子女数量越少;从户籍看,非深户籍居民比户籍居民拥有的子女数量更多。而经济负担、小孩照顾、教育和医疗问题等,是制约生育二孩的主要因素。

各区社会治理新探索

福田区运用大数据创新社会治理。将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与政府决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探索通过建设“一中心、五平台、百系统”(“一中心”具体指福田区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五平台具体指预警监测平台、综合治理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决策支持平台、基础技术平台,五个平台相互联通;百系统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指的是102个具体数据应用),打造“城区大脑”,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

罗湖区探索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罗湖区以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物业小区为平台,着力构建基层党建、公共服务、融合共治“三大体系”,加快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同治理的基层治理新局面,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已经在治安防范、消防管理、人口管理、群防群治、社区治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盐田区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盐田区成立以链接社会力量与政府管理的枢纽型组织,构建了社会力量与政府管理相衔接的机制,建立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标准化和定量化体系,以及信访部门与社会力量联动服务机制。以深圳市集装箱拖车运输协会、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盐田街道人民调解员协会、盐田区习学书院等为代表的一批社会组织在纠纷调处、心理健康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步形成一系列特色鲜明、专业化水平高的社会组织品牌。

宝安区大力推进信用建设。宝安区积极开展大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了涵盖数据归集、信用共享、实时查询、联合奖惩以及异议处理等流程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即1个公共信用大数据中心和公众服务、分析研判、协同监管、联合奖惩、社会共治、运行监测等6个子平台,初步构建起“守信者一路畅行、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联合奖惩大格局。

龙华区推进外来人口融合共治模式。龙华区以外来人口为重点群体,以项目化举措推动外来人口融入社区、共建共治,在全区六个街道分别选取六个典型产业社区为试点,建立“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架构,打造新型社区生活共同体。通过完善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健全城中村治理机制,创新建立租客联谊会、租客之家、安全联防会、专业服务队等自治共治形式,畅通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渠道。

坪山区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坪山区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探索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规范管理措施,构建了社会心理服务“12345”体系,即1个区级枢纽型社会心理服务中心、2个线上线下心理服务阵地、3支队伍(心理人才队伍、社会工作者队伍、心理志愿者队伍)、4个机制(心理隐患预警机制、心理需求服务机制、心理压力疏导机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5“进”活动(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家庭)等,练好“绣花”功夫,织就社会心理服务网。

龙岗区探索产城融合社区社会治理模式。龙岗区天安云谷园区围绕“以党建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创新,以创新推动发展”的目标,整合工作资源,探索出了一条“党委领导、资源集聚、智能管理、社会参与、全员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打造了“一中心四基地”,为产城社区内的企业、党员和群众提供“零距离”“全方位”“链条式”服务,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城市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