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城市美学是城市文化精神的根基

2019-11-19 18:1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城市美学通过濡染情趣、孵化思维、涵养素质和净化心境,赋予城市居民以智慧、义理、操守、修为和情感,能够为铸塑城市文化精神提供思想之土壤、塑造观念之形态。反思是城市美学的一项重要功能,反思不仅淳化着城市文化精神,而且内在于城市文化精神深层结构,为培养城市文化个性提供一种辩证思维方式。

■刘金祥

城市美学通过濡染情趣、孵化思维、涵养素质和净化心境,赋予城市居民以智慧、义理、操守、修为和情感,能够为铸塑城市文化精神提供思想之土壤、塑造观念之形态。

作为一门关乎城市健康发展和完美演进的综合性学科,城市美学以科学方法和理性态度,从城市需要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出发,探究和阐释城市生命活动和审美创造的特点、规律、目标和途径,既注重城市生存的实然性与应然性,又强调城市发展的超越性与理想性,而这两者都是对城市文化精神的彰显与回归。虽然在当下工业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中,一切以科技理性为指导的城市发展都要回到感性生存层面,都要回到城市存在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之中,但是,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究其根本又必须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归宿,必须以人文作为终极价值取向,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指出“没有科学技术,这个文明就会马上崩溃;但仅有技术的视野,人本身就会崩溃。”所以,善待文化、张扬人性、尊重生命是中外所有城市文化精神的逻辑起点和最终价值追求。城市美学通过濡染情趣、孵化思维、涵养素质和净化心境,赋予城市居民以智慧、义理、操守、修为和情感,能够为铸塑城市文化精神提供思想之土壤、塑造观念之形态。

城市文化精神作为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居民生存状况、行为方式、思想特征及人文风貌的总体形态,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发展演进的价值取向、社会心理、思维模式和情感方式,而价值取向、社会心理、思维模式、情感方式以及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积淀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城市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涵,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素养和塑造城市形象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如果一个城市文化精神被抽空或被解构,那么即便这座城市建设得非常新异与靓丽,也是缺乏擘画力、创新力和生命力的。所以,铸塑城市文化精神就是培育城市血液与基因,就是为城市发展注入动能和生命。城市美学作为城市文化精神的理性结晶和演绎产物,不仅影响着城市物质文明发展的硬件规划管理,更决定着城市精神文明的内部协调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城市美学一方面为铸塑城市文化精神拓展了视野和禀赋,另一方面也为城市文化精神提供了内在支撑与有机驱动。城市美学研究的立足点在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在于城市各类群体的情感与思想相互交融的生成状态,其具有生成性、互动性与异质性等主要特征,就此而言,城市美学建构是一个日渐生成、不断对话、逐步凸显个性的过程,三者相互依托,互相推进,形成一个开放的、律动的、富有活力的生命有机体,通过调整审美机制来摄取城市多维文化信息,通过建立审美关系来吸纳城市多元主体参与,通过增强审美品质来开发城市各类独特文化资源,进而促使城市文化精神处于一种自觉过程和自为状态。

反思是城市美学的一项重要功能,反思不仅淳化着城市文化精神,而且内在于城市文化精神深层结构,为培养城市文化个性提供一种辩证思维方式。如果说现代社会的科技理性、道德体系构成了城市赖以存在的客观依据,那么以现代性为核心的城市美学则站在城市发展的对立面,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反思维度,因为城市文明的每一次推进都是建立在反思这一基础之上的,是在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中向前推进的。遗憾的是,这种反思对于我国当下许多城市而言还是迟到了一些。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我们应秉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尽快构建人本化的城市美学,并以此为根基抓紧塑造城市文化精神。全国各大中城市应积极开展审美教育,通过在城市各阶层各群体开展审美文化讲座,促进城市居民审美品位与审美素养的提升;通过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审美活动,发现和肯定城市居民的内生性力量,突出城市居民的主体性地位,实现对城市现有状况的突破,实现对城市文化规范性力量的突破。同时还应认识到,审美教育具有张扬人自身否定性力量的作用,具有引导人们对客观现实进行深刻反思的功效,这一方面集中表达了当代城市人超越自身文化困惑的精神诉求,充分体现了当代城市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着重强调了城市居民在文化价值领域的主体性角色,使审美教育活动与城市文化建构活动在本质上高度一致,从而开辟了人们有效介入铸塑城市文化精神的现实路径。我们不仅要有针对城市政治、经济、生态和社会等物质层面的文化设计与人文考量,而且要在超功利的艺术审美层面发扬主体的超越性与反思性,使铸塑城市文化精神拥有高远的视域和坚实的保障。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