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科学性

2019-11-26 11:3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十九届四中全会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献。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孟伟

十九届四中全会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献。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科学性?

一是在世界历史范围内理解制度体系的科学性。2010年,美国经济学家萨默斯宣称:在过去三百年的世界历史中有三大事件,其中,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崛起,影响力位居第一,认为中国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影响不亚于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甚至可能超过后两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是怎么做到的呢?中国共产党在90年建党历程中,在70年建国历程中,在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始终创造着以人民群众自我解放为目标的物质、制度、文化条件。其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制度的渐次完善和可持续性,最具世界性贡献。

二是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理解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国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应在中国特色,特别是应在中国国家发展历史的特性中加以理解。

从中国国家发展历史来看,传统中国的帝制政治,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最高精神和价值权威的“正道”,政以“天理”为据。二是“治世”的王朝,以“天下为公”、清明有序为最。三是统治“以民为本”为要,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天理、治世、民本三者有机统一。

从传统儒家的帝国治理,经近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洗礼,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追求道洽政治,河清海堰、乾坤清明的政治理想未变。从传统的帝国治理到党领导国家展开现代化治理进程中,其现代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超越一家一姓的帝制王朝,成为“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执政党。

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是简单推理出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丰富的历史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得出来的,是具有历史根基并具有现代成长性的科学的制度体系。

三、在构建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世界性目标中理解科学性。当下,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阶段,这不仅意味着今天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生了千古未有的剧变,更意味着我们所使用的社会科学知识坐标开始消失或者变化,我们需要守正出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发挥新的政治想象力和政治实践精神,强化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的科学意识,推动中国政治实践的科学研究。

在中国政治丰富的实践中,提炼出可通约、可沟通、可理解、可讨论的政治学概念,如: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社会资本等。在概念间建立逻辑关系成立的政治学命题,如:“政治是民主集中的过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等。在命题间建立分析进路,形成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把中国的制度实践和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转换成具有普遍性的政治学知识贡献世界。

(作者系中共深圳市委党校教育长、教授)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