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短缺职业排行 反映出了哪些趋势?

2019-12-10 11:20 来源:深圳特区报
短缺职业大都是产业政策不重视的所谓“低端服务业和低技能制造业”岗位。减少这些职业的短缺不意味着要把劳动力锁定在这个职业中,随着技能的不断增长,鼓励这些劳动力向上流动,形成一个更有活力的社会。

漫画:颜庆雄

引子:

近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102个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市场《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这是全国层面首次汇总发布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求职短缺职业排行。排行显示,营销员、收银员、餐厅服务员、保安员、保洁员、商品营业员、家政服务员、车工、焊工、装卸搬运工排名前十。短缺职业背后反映了哪些社会趋势?本期思与辨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主持人:王玥

■嘉宾: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匡贤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

刘业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短缺职业是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的反映

主持人:从短缺职业排行可以看出短缺职业有哪些特点?为何大多都是门槛较低的职业?

李长安:这些短缺职业的一大共同特点,就是大多是比较普通的岗位,和我们经常谈论的高科技人才短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此以外,进入门槛低,不需要什么特殊技能,也是这些职业在技能含量上要求低的共同点。当然,也正是由于门槛低和技能要求不高,他们的工资水平也大都不高,而且职业流动频繁,社会保障不够健全,特别是职业的社会美誉度较低,也大大降低了职业的吸引力。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分行业分职业薪酬数据也显示,一般服务人员在各职业中收入属于最低档次之一。这样,即使企业有岗位需求,但求职者却寥寥也就不难理解。

刘业进:短缺职业大都是产业政策不重视的所谓“低端服务业和低技能制造业”岗位。为什么出现门槛低的特点?主要是因为社会、学校过于追求所谓高端行业人才,而忽视了所谓“低端产业”人才需求。短缺职业是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的反映,这些岗位的市场价格太低,因此供给不足。

匡贤明:如果不考虑数据问题,这些行业的短缺反映了两大特点:一是这些职业大都是服务业。除了车工、焊工属于制造业外,其他的8类都是服务业,而且主要是生活性服务业。二是这些行业总体上收入不太高,有的甚至就在最低工资线左右。这意味着这些行业的流动性非常大,只要有收入略高于这个行业的机会,该行业的劳动力就会流出。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同时也就意味着其退出门槛低。随着人均受教育年限的不断提升,随着劳动力对生活质量、工资水平要求的逐渐提高,这类岗位的短缺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常态。

职业需求结构的变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结果

主持人:短缺职业背后反映了哪些社会趋势?

匡贤明:一是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这些年来,我国服务业就业比重不断提升。二是反映了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提升。过去只求一份工,现在则要一份好工。虽然我国就业总体压力还很大,但两个趋势中反映出更多的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刘业进:短缺职业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经济系统是一个严格互补高度依赖的网络结构,不可以事先人为地贴上“高端”“低端”标签。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任何时代,任何国家,营销、保洁、家政、餐厅服务,车工等都是必要的。当没有标签偏见以后,短缺职业就意味着涨价,自然就会有供给。市场本身有强大的自我协调和调整能力。

李长安:职业需求结构的变化,其实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业有了快速发展,目前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已经成为占比最大的产业。与此同时,大量的劳动力也向服务业集聚,而企业和居民对生产生活服务人员的需求也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这是导致普通服务人员短缺的根源。此外,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更高质量生活的要求,也使得人们对诸如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快速增长。但由于待遇不高、职业地位较低等制约,家政服务人员的供给却明显不足,这也是大量普通服务人员出现短缺的主要原因。

要依靠市场本身来解决职业短缺问题

主持人:解决职业短缺不能光靠呼吁,您有何好建议?

刘业进:首先,学校系统的专业设置要跟上,尤其是高等职业学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要完全放开,面向市场需求。其次,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对所有职业要一视同仁,不能搞歧视,比如大城市积分入户政策不应当只对高端产业人才实施优惠政策。

李长安:要解决职业短缺问题,首先必须依靠市场本身来解决。一般来说,如果劳动力市场出现供给短缺,那么就会出现工资上涨、福利提高、待遇改善等趋势。部分职业虽然短缺但依然待遇低下,是因为职业本身的门槛太低,并且受限于职业岗位之间的相对工资差异。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要继续提高所需岗位的待遇,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如提高技术水平、采用机器人等手段加以解决。政府在调节岗位需求方面也负有重大责任,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到了乡村,这就需要家政行业在未来顶层设计上做出改变。今年国务院出台了“家政36条”,为家政行业未来的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只要这些政策能够切实落地,包括家政服务人员在内的岗位短缺问题就会得到缓解。

匡贤明:纵观经济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一个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是低门槛、低收入的就业岗位反而越容易出现短缺,其解决办法不是通过机器人替代就是引入外部劳动力。解决这些职业短缺的问题,从中长期看,需要提前部署科技替代来解决。比如,一些重复性、程序化的工作,可以逐步由机器人替代。但更重要的是两方面:一是提高这些职业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受市场供求影响,难以直接干预,但提高这些职业的社会地位是可以做到的。二是加强职业的定向培训,提升其标准化程度。服务的标准化既是形成职业独特优势的保障,也是有效提升其收入水平的重要条件。三是鼓励社会流动。减少这些职业的短缺不意味着要把劳动力锁定在这个职业中,随着技能的不断增长,鼓励这些劳动力向上流动,形成一个更有活力的社会。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