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轻税制度下企业才能发展得好

2019-12-18 14:46 来源:深圳特区报
无论是美国的例子,还是日本的例子,都无法用来质疑减税。的确,美国减税的同时,政府债务上升,可是这不能证明减税不好,而只能证明美国政府做得不够。美国应该大力削减政府开支,控制债务规模。同时,美元也应该保持稳健,以维护美元的信用。

■邓新华

制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建立轻税制度。轻税制度下,企业发展得好,税源广,税收才会多,政府才能有更多的钱提供公共品。

最近,有经济学者说:“减税是不是好,要看税收怎么征收怎么用。”这位经济学者说,美国在减税,但是美国政府的债务越来越重,并且美国可以用多印美元征收全球羊毛税。也就是说,美国减税,不还得靠借债和印钞来补上吗?日本还在“为了财政平衡”加税。例如,2019年10月1日,消费税税率从8%上调至10%。日本加税也没事,反正老百姓很快就会适应。“日本加税也不笨,是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趁机扭转一下日本的债务危机。”

这位经济学者搞错了。无论是美国的例子,还是日本的例子,都无法用来质疑减税。的确,美国减税的同时,政府债务上升,可是这不能证明减税不好,而只能证明美国政府做得不够。美国应该大力削减政府开支,控制债务规模。同时,美元也应该保持稳健,以维护美元的信用。

而以加强基建、平衡财政来论证日本加税的合理性,更是太过于缺乏逻辑。如果加强基建能重振日本经济,那么,这种论述还有一定逻辑。但实际情况却是,日本化身“基建狂魔”已经三十多年了,但基建从来没有重振日本经济。《犬与鬼》这本书记述,日本连人迹罕至的深山都修建高规格的公路桥梁。通过加税来加强基建、实现财政平衡,只会让日本继续维持错误的经济结构,不可能扭转危机。日本要实现财政平衡,应该减少政府开支,让企业恢复活力才对。

还有一些专家质疑减税,就说拉弗曲线是错的。所谓拉弗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拉弗提出的,意思是说,税率太高,企业倒闭,税源萎缩,反倒收不到多少税;政府不如降低税率,让企业发展,税源扩大,反倒能多收到税。一些学者认为,有些税率高的国家,反倒经济发展得好。全世界税率最高的北欧地区,恰恰是全球人均GDP最高的区域之一。

这样说也没有逻辑。北欧地区税率高,并不能证明税率高有好处。实际上,北欧地区早年并不是靠高税率发展起来的,而是它们经济发展起来以后,搞高福利,才把税率搞高的。高税率抑制了北欧的经济活力。例如,北欧经济本来居于先进地位,但在互联网时代,高税率的北欧却完美错过了发展机遇。北欧没有任何互联网方面大的创新,也没有著名的互联网企业。

很奇怪,明明现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亟须减税,为何却有一帮学者说“减税不一定好”呢?

不谈论他们的动机,只从学理上看,他们对公共品有一种迷信。他们认为,税率高,政府就可以多提供公共品,例如基建,这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有学者认为非洲之所以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非洲各国政府没有搞好基础设施。他认为,非洲各国政府应该更加有为。

他们没有明白,决定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始终是一个国家的市场化程度。非洲不是因为基础设施不好而贫困,而是因为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太有为,人们普遍贫困,才没钱搞基础设施。即便外力帮非洲国家修好宽阔的高速公路、铁路,只要非洲的市场化程度没有提高,那些公路、铁路也只会落个闲置的命运。

曾经有一位记者问一名经济学者,如果人口越来越多地涌向大城市,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就会不足,这个矛盾怎么解决?这位学者回答说,城市从来就不是搞好基础设施等着人来,而是吸引人来,才多搞基础设施。这种观点包含的经济学智慧,足以反驳那些质疑减税的论说。

基础设施只能根据经济发展预期来,如果脱离经济发展预期大搞基础设施,那只会造成资源的双重浪费——一方面企业赖以发展的资源减少,浪费了企业的机会,另一方面建成的基础设施也闲置、浪费。

制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建立轻税制度。轻税制度下,企业发展得好,税源广,税收才会多,政府才能有更多的钱提供公共品。

(作者系财经学者)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