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从家庭视角看青少年责任感培养

2020-01-08 15:1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温馨港湾,是培养青少年责任感的摇篮。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树立良好的代际传承,进而将青少年责任感的培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家庭教养之中。

■蒲少华 邓琪 卢宁 刘楚芬

提要

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温馨港湾,是培养青少年责任感的摇篮。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树立良好的代际传承,进而将青少年责任感的培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家庭教养之中。

一、问题提出

青少年责任感属情感范畴,是一种积极的、稳定的情感素质。青少年责任感是指青少年个体对分内之事乐于承担并尽力完成以及对行为后果勇于负责的情感。这一概念体现了青少年责任感的三维结构,青少年是自身发展主体、人际关系主体和社会公民主体,青少年责任感包含自我责任感、人际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父亲在位理论从家庭系统观视角探讨父子关系,其动力学模型表明子女的父亲在位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结构。子女对父亲的感情、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父亲参与的感知、与父亲的身体互动、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父亲与祖父的关系、有关父亲的信念及社会文化意义等因素均会影响子女的父亲在位。父亲在位是子女内在的心理状态,高品质父亲在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和发展。

家庭怎样影响青少年责任感的发展?青少年责任感形成的家庭机制如何?基于父亲在位这一家庭系统观视角的理论思考,本文在数据调查基础上,实证探讨家庭对青少年责任感的影响机制,进而提出培养青少年责任感的策略。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在深圳市两所公办学校的七、八年级整层取样,施测被试593名,剔除不合格问卷,得到有效问卷557份。其中七年级学生276名、八年级学生281名;男生304名、女生249名,缺失4名;平均年龄12.91±0.98岁。

(二)测验工具

1、《青少年责任感问卷》,丁强、卢家楣等人2014年编制,39个条目,3个维度,6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青少年责任感越强。

2、《父亲在位问卷中文简式版》,蒲少华、卢宁等人2012年修订,3个高阶维度及其8个分量表,31个条目,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青少年父亲在位的品质越高。

(三)测验程序与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问卷,强调匿名性、保密性以及数据仅限于学术研究等指导语,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父亲在位与青少年责任感的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法对父亲在位的三个高阶维度及八个分量表与青少年责任感三个维度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其广泛相关性。父亲在位高阶维度一和高阶维度二及其七个分量表与自我责任感、人际责任感及社会责任感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P<0.01,说明父亲在位品质越高的青少年就有更好的自我责任感、人际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父亲在位对青少年责任感的回归分析

以父亲在位8个分量表因子为自变量,青少年责任感3个维度因子为因变量,分别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自我责任感为因变量,父母关系、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对父亲的感情等因子作为预测变量进入回归方程,三个因子联合解释自我责任感变异的12.2%,显著正向预测自我责任感,P<0.001。以人际责任感为因变量,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对父亲的感情、父亲和祖父的关系、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父母关系等因子作为预测变量进入回归方程,五个因子联合解释人际责任感变异的21.1%,显著正向预测人际责任感,P<0.001。以社会责任感为因变量,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父亲和祖父的关系、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父母关系等因子作为预测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四个因子联合解释社会责任感变异的14.5%,显著正向预测社会责任感,P<0.001。总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父亲的感情、父母关系、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父亲和祖父的关系、母亲与外祖父的关系等五个家庭因子显著预测青少年责任感,成为影响青少年责任感的重要因素。

四、青少年责任感的培养

基于父亲在位的家庭系统观视角,通过上述量化分析对青少年责任感发展的家庭影响机制进行探讨,发现了家庭系统中显著预测青少年责任感的五个重要因素。通过对这些家庭因素的识别、调整、改变和完善,进而不断提高青少年父亲在位品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因此,对于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培养青少年责任感,尝试提出以下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

第一、增进父子间的亲密感情,培养青少年的自我责任感和人际责任感

“对父亲的感情”显著预测亲少年的自我责任感和人际责任感。子女对父亲的感情表现为关系的亲密和双方的交流,体现在父亲的表达和父亲的指导。依据Paquette的“激活”理论,父子之间的“打闹游戏”是“激活”子女的主要手段,父亲的表达和指导能够满足子女成长的需求,如体验惊异、逾越自身极限、唤起情绪、敢于直面危险、增强抗压力和自信心,逐步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成为一个具有自我责任感的人。父亲与子女的感情亲密与交流预示着子女的人际前提:可被接纳、得到认同、可信任以及比较受欢迎,有利于子女更加自信地面对人际关系,与他人形成友好合作的关系,提升子女的人际责任感。

第二、和谐父母关系,培养青少年的自我责任感、人际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父母关系”显著预测青少年的自我责任感、人际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父母关系影响亲子关系的作用机制被称为溢出假设,这一理论认为父母婚姻质量越高,其对子女表现出更多接纳的态度和行为,亲子之间更容易发展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反之,父母婚姻关系紧绷矛盾,父母都会花更多精力在双方的情绪化行为上,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家庭和睦有利于子女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有利于子女责任心、自信心等优良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子女自觉承担起自我、人际和社会三个主体所需负起的责任。

第三、母亲积极支持父子关系,培养青少年的自我责任感、人际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显著预测青少年的自我责任感、人际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母亲承担着父子关系的“门卫”角色,也是父子关系的抑制剂和催化剂。无论父亲是否常在子女身边,母亲可以把丈夫为家庭所承担的责任与贡献以及自己对丈夫的感激传达给子女。母亲对父子关系的赞同,不仅加速催化亲密的父子关系,使子女体会到家庭氛围给其成长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同时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子女更容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关注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表现出更加关注社会,承担各种自身、人际与社会责任,体现在努力学习、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同学、热爱家庭、热爱集体、热爱国家等各个方面。

第四、家庭代际传承优良,培养青少年的人际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父亲和祖父的关系”“母亲与外祖父的关系”显著预测青少年的人际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根据家庭代际关系理论,如果父母亲与自己的父母亲关系亲密,父母亲照样会将这种代际关系模式传承到自己与子女的关系中去。虽然代际关系间接地通过父母亲影响子女,但它同样影响青少年责任感形成的两条路径——责任认知深化和责任榜样感染。家庭责任榜样示范,不仅包括父母亲、还包括大家庭中的其他重要他成员。代际传承中对青少年责任认知的教导和榜样力量的感染,其过程耳濡目染、润物无声,其作用力量巨大、影响深刻,有利于青少年逐渐内化责任意识、承担并完成人际与公民角色本分之内的事情和因自身过失而导致的行为结果。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温馨港湾,是培养青少年责任感的摇篮。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树立良好的代际传承,进而将青少年责任感的培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家庭教养之中。

(本文来自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成果,课题编号135D021。蒲少华,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邓琪,南山区白芒小学心理室负责人;卢宁,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刘楚芬,福田区外国语学校心理健康教师。)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