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政务公开是常态 不公开是例外

2020-01-14 18:2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基层政府直接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执行者。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对于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加强基层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漫画:颜庆雄

引子:

基层政府直接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执行者。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对于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加强基层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基层政府的政务公开将有统一标准和规范。本期思与辨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主持人:赵鑫

■嘉宾: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肖俊(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文军(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有利于基层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主持人:政务公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一直重视政务公开相关制度的建设,此次《意见》出台将带来哪些影响?

李长安:推进政务公开,对于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推动我国基层政务公开走向法制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也是依法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意见》明确“县级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政务公开第一平台”,对于政府避免信息多头公开,引发民众猜疑也有积极作用。此外,《意见》要求完善基层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这也有利于基层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肖俊:《意见》对规范基层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有重要作用。基层政府离老百姓最近,事务繁杂、琐碎,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助于理清基层政府服务事项,简化、优化服务流程,减少老百姓办事的时间成本。此外,《意见》提到将建立基层政务公开标准体系,这为基层政府公务人员提供了执行政务公开政策的“准绳”,有助于改善基层政府的工作作风,提升公务人员素质。

李文军:首先,《意见》出台有益于政府将信息职能纳入基本职能范畴。在信息社会,信息沟通渐成为公众与政府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催生了国家基本职能的变革,信息职能成为国家主要职能之一。政府将信息职能纳入基本职能范畴,有利于厘清信息管理、信息公开、信息共享、信息引导与信息服务之间的关系,不断回应公众日益增长的对政务信息知晓的需求,从而推动政府职能的现代转变。这本质上是公共行政向人民群众应责的体现。其次,《意见》出台有助于推动政府行政理念由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的价值转型。通过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政府将公开要求贯穿于政务服务各个环节,接受公众全方位的监督,促使政府在推进政务公开和提供政务服务时回归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政府唯有以坦诚的态度回应公众诉求、改进政务服务方式,不断推动政民之间平等沟通与交流,才能提升公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推进政务公开本身就是基层政府的工作之一

主持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有观点认为,从基层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会加重基层政府负担,不利于政策落实,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李文军:基层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不仅不会加重基层政府负担,还有利于政策落实。首先,推进政务公开本身就是基层政府的工作之一。基层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利于优化政府职能,对于基层政府来说不会增加其负担。其次,基层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利于政策落实。政策落实需要政策对象也就是人民群众对政策的了解和配合。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公众从形式认知向实质认同的价值转变,这有利于提高政策的支持度,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肖俊:是否加重基层政府负担,主要看工作事项有没有增加。《意见》列出了26个试点领域标准指引,绝大部分是政府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内容,属于基层政府职责,事项并没有增加。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反而有利于减轻基层政府工作压力,让繁琐的事务变得条理更清晰、内容更明确、流程更明白,服务更高效。因此不存在加重基层负担或者不利政策落实的可能。

李长安:在基层政府推行政务公开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初期确实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进投入,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给政府财政增加压力。而且《意见》要求对公共政策措施、公共建设项目,要采取座谈会、听证会、实地走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问卷调查、民意调查等方式充分收集公众意见,这可能会延长项目实施的期限。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投入是值得的,因为政务公开标准体系统一和规范化后,有利于减少信息发布渠道的重复建设,提高信息的公信力。而向公众征求意见也能够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性,防止决策失误,最终提高实施的效能。这样,政策就更容易落实,政府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可能会导致“一刀切”问题,但关键看基层政府如何操作

主持人:《意见》提出,将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体系,这是否会导致“一刀切”问题?在构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基层政府精准施策,避免“一刀切”式执行?

肖俊:建成全国统一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体系需要依照一定的标准来编制和设计。《意见》罗列了26项试点领域标准指引,意图很明确,就是要在政务公开的具体事项上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虽然各地情况略有差别,但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内容大致相同,可以“一刀切”。当然,仍需注意政策落实中可能出现的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弊病。实际上,行政事务也好,公共服务也好,都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并不是所有的程序都能设计得十分完美。因此,政务公开也要重视灵活性、弹性,在规范的制度或者程序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还需要灵活处理。

李长安:此次《意见》要求建成的是基层的政务公开标准体系,主要还是强调从基层实际出发。《意见》提到,基层政务公开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体现地区和领域特点,要紧贴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全方位回应公众关切,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必须应公开尽公开,增强基层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实效性,真正让群众能看到、易获取、用得上。由此可见,建设全国统一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体系还是要尊重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李文军:可能会导致“一刀切”问题,但关键看基层政府如何操作。一方面基层政府要根据总体要求来建设政务公开标准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地方实际,根据当地群众需求,谋划、设计政务公开的细化流程和事项。只有基层政府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举措才能够避免政务公开的“一刀切”问题。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