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魅力 打造彰显国家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
全球化时代,文化实力已成衡量国际大都市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提起深圳,人们更多能够联想到的是“科技创新”“金融中心”等色调偏冷的“硬核”标签。而现在,暖色系的“文艺”词汇也日渐成为这座改革开放先锋之城的代名词。
曾经,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深圳缺少大型标志性文化设施,缺乏特色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城市文化核心区。同时,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分布不均衡,市级重大文体设施主要分布在原特区内的中心城区,原特区外历史欠账较多等问题,也让深圳人旺盛的文化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为进一步推动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深圳以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为总要求,深入实施“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规划建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和改造提升一批特色文化街区和文化小镇,加速实现“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同时,建立深圳城市文化菜单品牌活动,打造深圳原创文艺精品力作。
未来的深圳,不仅有硬核的“理工男”,也将拥有充满魅力的“文艺范儿”。
●崔璨张大川
1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将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未来4—5年,占地9.4万平方米的深圳歌剧院将在深圳湾畔崛起。这座巨大的崭新地标,将被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最高标准艺术殿堂、国际化综合型文化交流新平台、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深圳市民艺术客厅,广大市民将在这里享受文化盛宴。
纵观未来深圳文化蓝图,深圳歌剧院只是其中一块拼图。为推动原特区内外均衡发展,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深圳正在推动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已全部完成立项手续,取得项目前期建设经费。
可以想见,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代表城市形象的文化地标呼之欲出。与此同时,蛇口海上世界、华侨城创意文化街区、华强北科技时尚文化街区等“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陆续上马,最终将形成错落有致、相互呼应的城市文化群落。
再过几年,游客在深圳的一天或许是这样的:早晨在海滨沙滩漫步,沐浴南国的阳光;然后启程转入市井街区,埋身于“下里巴人”的城市百态;傍晚进入崭新的城市地标,来一场世界级“阳春白雪”的视听盛宴……
深圳不仅搭建高水平重大文化设施的“四梁八柱”体系,还倾心于“让城市的每扇窗户都透着阅读的灯光”。深圳在基层布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加快推动“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建设,加速形成“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2018年7月,位于原特区外的深圳书城龙岗城开业,标志着深圳书城模式实现了从“文化创意书城”到“智能化书城”的又一次升级。而这背后,离不开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深圳市财政决定给予原特区外新建书城和中心书城维修改造工程总投资50%的资金补助,总投入超过20多亿元,出版发行集团自筹20亿元,一共投入40多亿元推进“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建设。对公共服务型书吧的建设运营,市、区给予财政补贴,基本上是“免房租、免物业管理费、免水电费”。
如今,深圳已拥有5座大型书城,41家公共服务型书吧,同时,“掌上书城”“数字书城”“全民阅读APP”先后推出,被评为“中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数字化、智能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全民阅读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已具雏形。
2城市文化菜单丰盈市民精神世界
如果你问一个深圳人,周末可以做什么?你会得到很多答案:去图书馆听名家讲座、走进各个展览感悟艺术、去音乐厅邂逅古典音乐、看场中超比赛、听场演唱会、逛一个有趣的小书店……
忙碌于工作的深圳人,不经意间一抬头,发现这座城市的文艺活动,已是锦霞满天、光彩夺目。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的恒久魅力,往往取决于文化软实力。
作为“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方案的重要项目,深圳2017年率先在全国首发城市文化菜单,迄今已连续3年发布。每年,30多个国际化标志性的大型文化品牌活动,不断拓展着市民文化生活的广度、深度、体验度,好评如潮。
事实上,深圳发布城市文化菜单,与几年前的一份调查息息相关。
数据显示,伦敦大型常设性文化节庆活动多达200个,中国香港有近50个,北京、上海有20多个,而深圳只有10个左右,文博会、读书月、关爱行动等颇负盛名,但有国际影响的屈指可数。
全球化时代,文化实力已成衡量国际大都市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魅力四射的国际化城市巴黎、伦敦、纽约等,为深圳文化品牌建设昭示了美好前景:文化节庆琳琅满目,每年四季都有丰富多彩的国际化文体活动。
对此,“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方案提出“创新城市形象标识,构建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的文化品牌体系”,其中,发布城市文化菜单乃重中之重。
“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是这份“世界色彩、中国风格、深圳口味”的文化菜单给予深圳人的郑重承诺,亦是这座正努力打造“城市文明典范”,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的青春都会,正生生不息奏出的美妙乐章。
在继续办好文博会、读书月、“创意十二月”的同时,策划创办了“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暨深圳环球设计大奖、国际科技影视周、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中国图片大赛、WTA深圳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深圳国际马拉松、第28届书博会、深圳国际魔术节等多个新的文化品牌活动。
其中,在“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期间,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位艺术家带来了18场风格多元的国际舞台艺术盛宴;深圳设计周吸引了2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000名设计师参展参会,带来设计作品超过2500件;环球设计大奖致力于打造设计界的“奥斯卡”。
在多个高质量文化品牌活动的滋养下,深圳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全球最具知名度的旅行指南出版商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公布2019年世界最佳旅行目的地,深圳荣登十大最佳旅行城市榜单第二。
3原创精品力作筑起时代文艺高峰
近几年,深圳启动新一轮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在坚持不走“回头路”的同时,重点理顺隶属关系,推进融合发展,完善工作机制,激发艺术活力,向全国乃至全世界陆续推出一系列深圳原创的文艺精品力作。
2018年3月,深圳歌剧舞剧院正式成立,左青、印青、应萼定等一批文艺名家担任艺术总监和顾问,文艺深军又添新生力量。同年国庆前夕,深圳歌剧舞剧院举行首场精彩演出,展示了新生院团的全新风貌。
2018年5月,深圳市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会成立,马蔚华、任克雷、谭盾等19位知名企业家、艺术家当选理事会成员,深圳引入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推进院团改革、支持高雅艺术发展迈出新步伐。
深圳粤剧团则从国资系统重新划归文化部门管理,与深圳戏院融合发展,面向全国招聘团长,焕发新的活力。
在主旋律创作方案,深圳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节点,策划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
深圳歌曲《向往》《爱国之恋》和广播剧《罗湖桥》等3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占全省的四分之三;动画电影《熊出没之奇幻空间》等14部作品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总量居全省第一。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综艺晚会《追梦——改革开放再出发》和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将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创新与创意交融汇聚,融合现代、科技、时尚、创意等丰富元素,令人耳目一新,赢得国内外观众的点赞。
六集纪录片《创新中国》在央视播出,用鲜活而真实的故事向人们介绍中国高速发展的高新科技,豆瓣评分高达9.1分,位居科技类纪录片第一。
八集纪录片《深圳故事》在央视播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春节档动画电影《熊出没·原始时代》广受欢迎,票房超过7亿元。
在不断推出文艺精品力作的同时,深圳还开展“深圳文艺名家推广计划”,推介画家王子武、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文艺理论家胡经之、表演艺术家祝希娟等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体现深圳对名家大师的尊重爱护,以及吸引汇聚文化人才的决心。
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一览
1深圳歌剧院
项目定位: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最高标准艺术殿堂、国际化综合型文化交流新平台、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深圳市民艺术客厅。
项目选址:南山区东角头片区
占地面积:9.4万平方米
规划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
项目进展:该项目已基本完成功能需求和建设内容研究,可研报告已基本编制完成,目前已启动建筑设计方案国际竞赛,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片区的城市设计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开展项目用地的图则调整工作。南山区正积极推进该项目土地整备和征收谈判工作。
2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
项目定位:打造成中国特色、专题性、标志性的大型现代化历史展览馆,成为展示和宣传改革开放重要成果的“窗口”,以及接待国内外政要的重要场所。
项目选址:福田区香蜜湖片区
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
规划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
项目进展:该项目已启动可研报告编制工作,目前正继续完善和优化展陈大纲、展陈方案,进行展品征集方案论证;鉴于改革开放展览馆的特殊意义,该项目拟按招标程序邀请国内知名建筑专家及团队开展建筑设计;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对片区的城市设计进行修订和完善;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市史志办就项目的建设模式和建管关系开展研究;福田区继续推进土地整备工作。
3深圳创意设计馆
项目定位:打造为展示中国当代设计的窗口,中国创意设计文化的地标,推动中国当代设计与国际设计交流的平台,当代设计的学术研究基地。
项目选址:南山区后海滨湖带
用地面积:约5.7万平方米
规划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
项目进展:该项目概念设计方案已基本完成,正开展展览陈列功能分析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南山区政府已确定华润置业为项目代建单位,并全面投入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正开展施工图招标和勘察工程招标工作。
4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
项目定位:以“体现国家文化话语权、辐射港澳及东南亚”为定位,打造成国际一流、中国特色的国家级大型综合博物馆。
项目选址:前海前湾八单元
用地面积:3.26万平方米
规划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项目进展:该项目建议书已获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初步明确了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项目单位与国家博物馆沟通,初步明确了项目总体定位、建设要求、双方工作机制等;项目建筑设计国际招标任务书初稿已编制完成,并制定了国际竞赛工作方案拟报深圳市政府审定。
5深圳科学技术馆
项目定位:将打造成国际一流特大型公益性科学探索中心和公众创新中心;成为深圳市科学传播的殿堂,创新培育的摇篮,城市宣传的封面,休闲旅游的地标;塑造成推动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的新引擎。
项目选址: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大道(地铁6号线翠湖站西侧)
用地面积:6.6万平方米,另有5万平方米室外科普公园
规划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
项目进展:该项目正开展方案设计深化工作,以及土石方、基坑支护和桩基工程招标工作;同步开展可研报告二次修编和展教工程优化等工作。
6深圳海洋博物馆
项目定位: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南海海洋资源优势,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海洋博物馆,打造中国海洋文化的显著标志和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项目选址:大鹏新区新大地块
用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
规划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项目进展:该项目已取得项目赋码,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已下达项目前期费;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开展片区城市设计和展示大纲编写工作;项目初步选址范围已确定,大鹏新区管委会继续推进土地整备工作。
7深圳自然博物馆
项目定位:打造成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全国领先的自然历史遗物收藏中心、自然标本陈列展览中心、自然科学研究中心、科普教育中心。
项目选址:坪山区燕子湖片区
用地面积:可建设用地约4万平方米,另有户外体验自然主题园区约6万平方米。
规划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项目进展:该项目已基本完成功能需求和建设内容研究,继续完善和优化可行性研究报告、展陈大纲、展陈方案;已编制设计方案国际招标工作方案,开始启动设计招标工作;坪山区继续推进土地整备工作。
8深圳美术馆新馆
项目定位:打造成集美术展览、艺术收藏、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级美术殿堂,建成可承办国际大型美术展览的一流美术展览交流平台,享誉国内外的艺术人才培育基地和大型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项目选址:龙华区中梅路与腾龙路交界处
用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
规划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
项目进展: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
9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
项目定位:打造为国际化、创新性、实践型的世界一流设计学院,引领深圳国际化“设计之都”、“创意城市”发展方向的创意设计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创意设计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创意产业发展高端智库。
项目选址:宝安区凤凰山地块
占地面积:约34万平方米
规划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
项目进展:筹建办公室注册登记已完成,目前正推进学院过渡校区协调工作;项目已取得国家赋码,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已下达项目前期费,目前正开展永久校区红线测绘更新。
10深圳音乐学院
项目定位:引进国内外知名音乐学院优质资源及管理经验,通过创新学院治理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科设置,打造成“国际一流,地区特色”的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音乐艺术高等院校。
项目选址: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地块
占地面积:约7.3万平方米
规划建筑面积:约14.6万平方米
项目进展:筹建方案已呈报深圳市政府审议;该项目具体选址方案已经深圳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规划部门正开展规划调整工作(项目涉及城总规占补平衡、土总规有条件建设区使用、生态线占用、蓝线调整等事宜);龙岗区继续推进土地整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