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原创 >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目前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及未来走势关键点

2020-05-11 17:39 来源:深思网
疫情的持续时间需要考虑到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表现的关键变量,目前疫情有三个现象:第一,目前全球疫情已经多点暴发;第二,疫情在全球出现继发性轨迹;第三,各国纷纷发布经济政策。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全球蔓延,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疫情黑天鹅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国内市场、民生经济均产生较大影响。面对现实的严峻考验,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于日前组织线上研讨会,旨在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和预判,为促进经济恢复的相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深思网梳理研讨会上的专家学者发言后形成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在疫情的冲击下,全球各国都遇到了困难。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由3.3%变成负3%,在对各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中,除中国为1.2%、印度为1.5%之外,其他国家全是负增长。疫情的冲击,对供给端和需求端均产生重要影响。短期来说,需求端的影响大于供给端,但从长期来看,供给端的影响会远远超出人们的估计,会大于需求端。由于全球经济必须得互联互通、必须得运转,因此疫情持续的时间越长,全球经济受到的损伤也就越大,那么控制疫情由此就变成第一位的经济政策。换言之,减少疫情对经济的伤害,减少疫情对社会的伤害,给经济社会铺上一个“安全垫”。

疫情的持续时间需要考虑到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表现的关键变量,目前疫情有三个现象:第一,目前全球疫情已经多点暴发。多点暴发,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多个城市都暴发了疫情。这跟中国的疫情是不一样的。在中国,湖北省确诊人数占全国的82%;在韩国,庆安和大邱这两个城市的感染人数占韩国的86%。这种情况下,是有条件或者有机会调动全国资源、医护人员去扑灭疫情的。但现在欧美已经呈现多点暴发态势。第二,疫情在全球出现继发性轨迹。一波接一波,第一波在中国,第二波现在欧美,如果第三波出现,对中国能源、农产品、原材料的供应将带来重大的影响。这三波连在一起,可能会使今年全年的全球经济都处于疫情冲击之下。第三,各国纷纷发布经济政策。结合医疗资源发挥的作用,经济政策就变成托底的政策,而不是应对的政策。美国在22000亿美元紧急救助以后,现在又拨款4000亿美元开始救助,通过现金支持的办法来维持生活,同时来维持家庭资产负债表不至于快速衰退。

在这种情况下,对经济形势的估计得有底线思维,得为最坏的状况做打算。因此提出“六保”,即保基本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层运转、保粮食能源安全、保基本民生,保供应链稳定。换言之,经济政策的立足点已经不仅仅在考虑经济增长问题,更重要是考虑保住经济增长的基础问题,以此来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减少对社会的伤害。

对于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和未来经济的看法,有四个问题:第一,就业的严重性。数据统计中,失业率是5.9%,比上一季度增长0.7%,尽管这失业率也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但是增长是0.7%,似乎不显得太严重。但是另一个数字是就业增长下降6%。大家都知道,过去中国的算法,GDP增长1个点能创造2万个就业机会。所以,就业在二季度和全年都会变成很重要的问题。第二,跟金融相关。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长尽管在下降,但下降非常缓慢。相比之下,消费降的速度很快。可以看到,金融机构和政府储蓄都没有增长,最重要是企业和居民储蓄,其中居民储蓄规模高达6万多亿。换言之,由于收入不减,消费下降速度很快,使居民储蓄在上升。第三,存货的影响。这次疫情尽管对需求端冲击比较大,但是这中间差距很大,差距中间最重要的因素是存货。现在GDP在恢复之中主要是因为存货投资在上升,这就意味着如果今后出口市场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企业的销售很困难,存货也将下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订单问题变成很核心的问题。第四,进出口贸易萎缩。中国过去是外向型经济,中国加工贸易占中国进口总额的59%,而这次出口下降,进口也在下降。如果出口进一步下降,进口下降速度也会加快。二季度如果全球经济没有恢复,出口继续下滑,就会造成整个贸易的萎缩。

二季度出口是影响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变量,需要高度关注。同时,今后一定得引领中国企业由出口导向转向内需扩大。疫情过后,经济全球化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内需的扩大就会变得非常重要。

在此提出三条建议:第一,扩大内需是最重要的。从长期来看,扩大内需需要改革,需要将农民工市民化。其中,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关键,农民的宅基地和集体土地入市应该成为突破口。第二,建立应对型应急机制和应急体系。从中期来看,满足“六保”的需要,特别是粮食安全方面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第三,从短期来讲,中国的GDP必须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因为经济增长跟就业增长高度相关,同时也是财政收入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

编辑: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