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新冠疫情下推动我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2020-05-12 15:3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当前全国文旅产业正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坚持分区分级、不搞“一刀切”的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依法依规、科学合理,有效防控、有序推进,在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以这次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为契机倒逼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事关我国文旅产业全局的几个关系,力争取得疫情防控和文旅产业发展的双胜利。

文化资源和人文禀赋是发展高品质文旅产业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图为游客在历史古街游览。新华社发

提要

当前全国文旅产业正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坚持分区分级、不搞“一刀切”的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依法依规、科学合理,有效防控、有序推进,在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以这次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为契机倒逼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事关我国文旅产业全局的几个关系,力争取得疫情防控和文旅产业发展的双胜利。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对文化和旅游部门是一次大考,也是一次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大练兵、大提高。在做好防控的同时,促进了旅游业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据测算,5月1日至5日,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与去年相比,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旅游市场基本恢复了同期的50%,促进了旅游业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全国各景区普遍增加人员设施配备,完善疫情防控措施,从严抓好测体温、验绿码、保间距等防疫措施,对重要区域节点加强现场管控,总体做到了假日旅游的“限量开放、预约开放、错峰开放”。

“五一”小长假大家出游热情高,但是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仍然是一项重要课题。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文化旅游产业遭受重创,我国文旅产业短时间内就成为经济“重灾区”之一。从今年1月中旬到3月中旬,全国各地的景区景点几乎全部停业,所有大型文娱活动都被取消,旅行社、酒店、在线旅游平台等文旅企业的订单根据政策全部取消,从而导致本应是文旅黄金期的2月份,变成了冷清凄凉的“寒冬”,全国文旅行业笼罩着一派衰败气象。根据国家宏观研究院的最新调研测算,仅仅一个春节假期文旅产业就损失5000多亿元,使今年文旅产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笼罩上一层阴影。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国文旅产业来说,不仅是对经营管理能力的一次重大挑战,而且是对经营管理体系的一次严峻考验。鉴于文旅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和所居的地位,当前全国文旅必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实现有序复工复产,这不仅事关我国文旅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民生福祉,而且事关今年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完成和“十三五”规划的完美“收官”。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就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作出部署、提出要求,这对于文旅产业加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和中央的决策部署,当前全国文旅产业正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坚持分区分级、不搞“一刀切”的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依法依规、科学合理,有效防控、有序推进,在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以这次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为契机倒逼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事关我国文旅产业全局的几个关系,力争取得疫情防控和文旅产业发展的双胜利。

把握和处理好“疫情防控”与“恢复开放”的关系

由于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不同、情况各异,这就要求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组织精干力量和整合社会资源,认真分析和科学研判当地疫情形势,依照国家关于疫情防控的要求与标准,对本地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所、文博场馆、文艺演出活动等文旅产业项目的开放条件和必要性进行全面评估,既不能急躁冒进地搞“齐步走”,也不能无所作为地“原地踏步”,在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的同时,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缓解程度和防治效果,有序推进文旅产业的复工复产,对那些疫情高风险地区仍要暂缓开放,对疫情中风险和低风险地区要做到条件具备时再恢复开放。同时,对展览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文化站、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游小镇等涉及向公众开放的单位,要尽快做好开放工作,实行有限度的复工复岗,特别是对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重点任务的文旅项目,应当优先安排复工复产,倒排工期、全力推进。

把握和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运作的关系

为了尽快实现文旅企业复工复产、提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信心,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下发《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全国各大旅游景区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集中领导下,通过坚持分区分类原则和采取得力举措,指导和支持本地区文旅产业有序复工复产,积极稳妥地推动旅游景区有序适度地开放,既不搞“齐步走”,更不能“一刀切。”比如,浙江省、安徽省、山西省也都结合各自省情,制定出台了包括推进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有序开放、深化文旅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文旅业发展质量、增强文旅业综合竞争力等在内的有效措施,拿出了支持本省文旅产业复工复产、帮助本地文旅企业排忧解难的多项举措,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一些文旅企业复工复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增强了文旅行业共克时艰、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

把握和处理好“数字文旅”和“绿色文旅”的关系

文旅产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和复合型业态,在科学技术迅猛推进和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加强的时代背景下,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角度考量,必须把握和处理好“数字文旅”和“绿色文旅”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将文创生产、数字动漫、线上文旅企业、文旅产业园区等原来不对社会开放的文旅单位,在严格实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度的开放,以便于搭建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大数据在文旅产业的运用、构建全域旅游大数据综合分析管理体系、形成智慧旅游景区指导性规范,为本地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通过扶持一些文旅产业试点和示范项目,培育壮大一批文旅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的品牌企业,打造一批先进运营技术、文旅精品和科学模式,推动大数据产业在文化旅游领域中广泛应用。二是要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发挥绿色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优势,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逐步将当地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注入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中,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努力打造高层次的经济增长引擎和高质量的潜在增长点。

把握和处理好“文旅资源”和“文旅产品”的关系

国内外成功实践表明,文化资源和人文禀赋是发展高品质文旅产业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各地要从满足疫情背景下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特殊需求的角度出发,认真梳理和科学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具有民族特色和当地风情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间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尤其是追溯和盘点当地历史上防疫抗疫的历程和故事,以文化故事链或表演艺术等形式,构建本区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创新系统。要把促进当地历史上具有疫情防治特点的文化元素与当下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将包括本次疫情防控真实故事等在内的当代文化与传统工艺紧密结合,提供让当地人和外地游客入眼入心的特色文旅产品。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村落民居等文化元素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持乡村文化的原生态和原真性,特别是通过兴建文化小镇、田园综合体、文化驿站等新兴文旅业态,构建文化要素与旅游要素协同发展的新型生态文旅关系,逐步培育文旅产业的竞争力,切实增强文旅产业的软实力。

把握和处理好“创意文旅”和“优质文旅”的关系

“创意文旅”是文旅产业的核心与灵魂,“优质文旅”是文旅产业的关键和保障。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或疫情结束后,人们对心理纾解、心绪和缓、心态平和有着强烈追求,这就要求各地在发展文旅产业时,以当地独有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和基石,运用短视频、即时直播等现代网络传播手段,通过典型人物的示范、体验、感受、宣传与推介,提升当地文旅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给游客带来独特的精神体验并以此聚揽人气和财气。创意文旅旨在带给人们精神享受和心理慰藉。要利用现代媒体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通过把握好时、度、效,努力增强文旅产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游人q在爱听爱看中产生强烈共鸣,逐渐摆脱疫情造成的心理恐慌和精神紧张。要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具有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文旅体验产品,在此基础上完善文旅商品展示、文旅项目分享、旅游智慧服务等功能。要坚持用高效高质服务为“优质文旅”建设增色,通过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加大政策解读宣传力度、提高游客中心服务质量、开展诚信经营活动等,努力体现各地各级政府对文旅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体现当地旅游市场的优质服务。要用包容共建的原则和思路推动一些“共享文旅”项目,使“共享文旅”“基于文化,融于旅游”,积极探索“主客共享,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引导城乡文化要素自由流动,借此盘活城乡闲置文化资源。要在偏远农村地区建立“政府+村民+企业+游客”多元主体联合参与的文旅产业包容性发展模式,引导和鼓励脱贫户实现生产性就业,不断获得可持续的生计来源,形成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共建共治共享”旅游社区发展新模式,充分体现文旅融合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和初心。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编辑: 新闻中心-实习生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