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首页 > 理论周刊 > 

经济学为什么是独特的

2020-05-27 11:15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一个社会假如没有经济学理论的指导,只是凭借经验,那必然是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必然是不稳定的。持续的繁荣必然是建立在遵循经济学揭示的原理之上的,而这些原理是其他任何社会科学都无法提供的。

一个社会假如没有经济学理论的指导,只是凭借经验,那必然是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必然是不稳定的。持续的繁荣必然是建立在遵循经济学揭示的原理之上的,而这些原理是其他任何社会科学都无法提供的。

在社会科学当中,经济学是非常独特的。其他社会科学表达的是研究者自己对某个问题或历史事件的理解,这些理解可以各不相同,但经济学说明的是一个更为根本性的问题,即在一个社会中个体如何才能生存或生活得好?学者可以有任何关于社会的、政治的或历史的观点,使得自己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但如他想生存或生存得好,那么他就必须遵循经济学揭示的法则。如背离了经济学法则,他们将无法生存,更没有机会从事某种社会科学。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是比其他学科更具有基础性。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经济学是“行动学”,是一个从“人的行动”出发的先验理论,并且指向“行动的协调”。并且它是一个“形式化”的理论,即只关系“行动”本身,而与“行动的具体内容”(历史)无关。其他社会科学,是关于“具体内容”的。这也说明,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并不是一种“并列”关系,而是它们的基础。这是为什么了解经济学要比了解历史或其他社会科学更为重要的原因。

由于经济学原理是“形式”,而不是有关“具体内容的”(历史的),因此,经济学不能为文化或制度所否定,因为后者属于“历史”范畴。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制度,但不意味着有不同的经济学原理,不同的社会制度只是经济学原理的某种体现。任何有助于人们幸福增进的制度,都不应该背离经济学原理,而是要朝着经济学原理揭示的方向前进。经济学原理是根基,是土壤,只有根基牢靠,土壤肥沃,才能长出好的社会制度,才能有丰富的社会。

一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观念,等等,在这些问题上可以有各不相同的观点,但在有关社会的基本问题上,必须接受经济学揭示的原理,努力去消除与经济学原理不符合的限制。这样才能增进他自己的利益。经济学使每个个体追求自己的最大化利益,包括追求他们自己的学问得以可能。

在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比如哲学、宗教,研究者可以阐述“他认为应该如何或是如何”的知识。他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阐释。但经济学是坚实基础上的推演,是确切的知识。经济学不是任意生产知识,它是可靠原理的运用。

经济学的逻辑是确切的,是可以说清楚的。很多其他的社会科学,存在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状况。比如有人强调儒家很重要,有人强调基督教很重要,可能谁也无法说服谁。但经济学不是对这些具体问题的讨论,经济学是可以说服你的,因为它是可靠的逻辑。经济学阐述一个理性的人必然会接受的原理,其逻辑的“现实性”是可以被一个理性人经过思考而接受的,除非一个人因为无知或愚昧而顽固地拒不接受。

很多其他学科是在研究者阐述自己的理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如古人的某句话怎么理解,这本质上属于经验、制度和历史方面的知识。实际上,这些阐述本身需要一个确切的理论工具,经济学就是这样的工具,即经济学是“工具”而不是“问题的阐述”本身。因此它是超越于其他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中具有基础地位,是其他社会科学得出正确结论的凭借。

人类违背了经济学的学说就要受处罚,但违背了其他社会科学的学说对人类没有大碍,因为那些学说本身也没有客观标准。但是,如不接受经济学的教义,人类就要受处罚,研究者自己的利益被危及,他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被危及,如上世纪下半叶的那些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虽然他们在很多领域都是专家,但他们缺乏经济学知识,更没有去捍卫经济学揭示的原理。经济学是使自由繁荣的社会具有可能性的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者,要活得像一个人,有尊严地做研究,必须支持经济学的教义。

在一个遵循经济学原理的社会中,才使得所有其他社会科学的正常发展具有可能性。一个社会假如没有经济学理论的指导,只是凭借经验,那必然是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必然是不稳定的。持续的繁荣必然是建立在遵循经济学揭示的原理之上的,而这些原理是其他任何社会科学都无法提供的。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编辑: 新闻中心-实习生02